对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CI/KR)的威胁分为三个大的类别:自然灾害、“通常事故”和蓄意攻击。前面两类威胁属于普通威胁,只要不是重特大灾难性事件,基础设施通常都能从它们的影响中复原。蓄意攻击虽然较少发生却可能更加令人忧虑。自然灾害一般是一次性的事件,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多次。相反,人为攻击则会选择对于一个或者多个关键节点进行持续攻击,会对国家造成持久破坏。
有些攻击者想破坏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但不想引起大量人员伤亡或者不想造成激起大量反应的情况。最为普通的情况就是攻击者破坏国家的后勤补给和运输基础设施。在这种情况下,最有可能采用网络攻击,因为这种攻击的目的是破坏而不是毁灭,而且攻击者也不想被识别出来。进行网络攻击是很难找到攻击者的归属的。例如,常常为黑客所用的工具和技术就可以用来阻绝关键基础设施的可用性。要指出的一点就是攻击方式并不是非此即彼,敌人有可能同时采用实际攻击和网络攻击来达到其目的。
《检察日报》刊登了据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来自公安部的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共立刑事案件439万起,破案184万起,破案率仅为41.9%,有超过一半的刑事案件没能破获。公安部负责人表示,这还不算立案不实因素,如果如实立案,估计全国目前刑事案件破案率可能在30%左右。据有关调查显示,国际上,美国的破案率仅为40%,英国破案率为36.6%,法国破案率为39.5%,日本破案率为59.9%。
可以看出作为国土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安全,持续地受到威胁,且随着近几年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这一问题越显突出。
2 物联网技术概念
物联网,英文简称为IOT(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结合所形成的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必将带来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之后,蓬勃兴起的世界信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在物联网的机构内,几乎囊括了当前所有的先进信息技术,如: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IPv6技术(即互联网协议新技术),蓝牙技术,红外线技术,WIFI技术(即无线网络网络技术),传感网技术,智能芯片技术,二文码技术,GPS技术,3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纳米技术,M2M技术(即人机对话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等。物联网,作为各种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正在成为全球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同时,物联网技术也必定将引发一场划时代的军事技术革命和作战方式的变革。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及信息信息化也获得了飞速发展,物联网的来临将成为必然。物联网的理念自1999年提出,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线感应等一些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安全防范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控制中心相互连接,增强了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沟通与互动,他成为互联网的延伸,可以将所有网络系统与点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为基于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新的脉络。
2.1 物联网的结构
物联网的结构可分为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两部分。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标签和读写器组成,两者通过RFID空中接口通信。读写器获取产品标识后,通过INTERNET或其他通讯方式将产品标识上传至信息网络系统的中间件,然后通过ONS解析获取产品的对象名称,继而通过EPC信息服务的各种接口获得产品信息的各种相关服务。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都会借助INTERNET的网络系统,利用在INTERNET基础上的发展出的通信协议和描述语言,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联网是架构在INTERNET基础上的关于各种物理产品信息服务的总和。 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3):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