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代生物材料开始,生物活性占据生物材料研究的重点,惰性生物材料逐渐被取缔。第二代生物材料能在生理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可控的反应是因为该材料具有生物活性,并且这类材料可以作用于人体。例如,生物活性玻璃与组织的作用机制包含了一系列反应步骤[6],共11个。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把这类材料应用于整形外科和牙科等方面,我们可以将这类材料分成生物活性玻璃、生物陶瓷、玻璃陶瓷及其复合物等。第三代生物材料:
20世纪90年代后期,第三代生物材料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人们开始研究材料在分子水平上刺激细胞产生特殊应答反应[7]。这类材料具有两个要素,一个是生物活性,另一个是可降解性,它在可降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分子进行修饰,从而诱发细胞整合的作用,能够诱导细胞发生增殖、分化,使胞外基质发生合成与组装,从而使机体的再生系统启动,这也属于再生医学的范畴。在国内外生物材料领域中第三代生物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很有希望在未来能够应用于临床治疗。
1.1.1医用生物陶瓷
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病变或受损部分的修复重建的陶瓷称为生物陶瓷,它们可以是生物惰性的,或者是可吸收的,或者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在髋、膝关节、牙齿、肌腱、人工心脏瓣膜、脊柱融合术后骨填充物等方面有所应用,并且还能够修复牙周边、重建颌面部、增强和稳定下颚骨等。
医用生物陶瓷主要是用于人体硬组织的重建和修复,它与传统的陶瓷材料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在临床实验中,我们把医用生物陶瓷应用于髓、膝关节、人造牙根、牙嵴、心脏瓣膜、中耳听骨等多个方面,从而在临床医学和材料科学上确立了“生物陶瓷”这一专业名词[8]。
生物陶瓷材料必须满足以下要素:(1)材料与基体相容性优越(2)在负荷条件下,材料与基体所接触部位生物组织发生弹性形变能力良好(3)材料与生物组织结合性强(4)灭菌性(5)抑制凝血性(6)有很好的物理以及化学稳定性。
然而生物陶瓷必须满足安全无毒这一条件才能应用于临床的,它们主要依据与组织的关系来分类的,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惰性生物陶瓷,是在生物体内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几乎与组织不发生反应或反应很小,它的代表材料还有氧化镁、氧化锆混合氧化陶瓷、非氧化物陶瓷、陶材等(2)活性生物陶瓷,是指在生理环境下植入体内的活性生物陶瓷能与人体组织发生特异性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链结合,系骨性结合(3)可被吸收的生物陶瓷,顾名思义是指骨组织能把这类陶瓷吸收,使其在生物体内发生降解,这是一种重建材料,最终新生的骨组织把损伤部位所替代,代表材料有磷酸三钙、硫酸钙生物陶瓷等。这三类生物陶瓷都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
医用生物陶瓷是一种重要的骨组织修复材料,能够用于人体全身骨骼硬组织的修复,但是与其他陶瓷材料相比,生物陶瓷材料的发展条件更为苛刻,需要更为广泛的研究基础和事实依据。因此,生物陶瓷的发展,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资金。
1.2磷酸钙类骨修复用生物活性陶瓷
骨损伤是现今医学上一个研究问题,可以由创伤、感染、肿瘤等造成。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治疗骨损伤,例如植入异体骨以及异种骨,但是这类材料具有一定的缺陷,它的来源十分有限、价格高,不能完全消除抗原,而且还会传染类似艾滋病的传染病等,而骨替代材料完美地弥补了上述材料的缺点。
近年来,人们将骨替代材料的研究重点转向磷酸钙类生物活性陶瓷。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与人体骨组织的成分和矿物成分相似,并且磷酸钙材料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良好,是一种较为优越的骨植入材料。CPC的细胞亲和性高于其他生物材料,可促进成骨细胞选择性的对材料进行黏附,使细胞增殖并生长在表面上。 掺锶对化学沉积磷酸钙涂层的影响(3):http://www.youerw.com/cailiao/lunwen_20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