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延迟退休制度概述
2.1 延迟退休的界定
2。1。1 退休与延迟退休的区别
现代意义上的“退休”主要产生于工业,由于生产力飞速发展,劳动雇佣随之产生,劳动者工作到一定年限便要求休息,并且按照一定的收入规则从雇主或政府处获得退休金。“退休”一词并非西方独创,中国的退休制度并非是当代经济社会的产物。中国古代退休制度最早出现于周朝,《礼记·曲礼》中有:“大夫七十而致事”,就规定了官员退休的年龄。“致事”发展成为“致仕”,是古代官僚制度的一部分,即古代公务员退休制度。唐朝开始便有“乞骸骨”制度,到两宋、明清皆有各自的规定。
正如学者李海明所指出的,“退休代表了一个时间点(段)上所发生的状态变化,退休首先是一种法律行为。”[ ]根据夏正林教授的观点,“退休,是指国家为丧失劳动能力或将要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职工离开工作岗位、安度晚年而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政策。”[ ]纵观中外与古今,不难看出,退休制度主要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第一,退休主体主要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者、企业职工。第二,退休的原因主要是基于退休主体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的综合情况。第三,退休主体离开工作岗位后有权享有基本生活保障金。
延迟退休,又称延迟退休年龄,是指国家通过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来延迟退休的制度。但是延迟退休制度的制定必须依赖于国家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就业情况变化的实际情况。延迟退休也是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较常采取的一项政策。
笔者认为,退休与延迟退休的主要区别在于制度设立者基于的考量因素不同,即其法律意义不同。退休的法律意义在于赋予劳动者休息和补偿的权利,即实现劳动者的休息权以及满足劳动者退休后的制度性补偿(退休金)。而实施延迟退休的考量因素在于:其一是客观上具备了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时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劳动力缺口扩大、社会养老负担日益沉重都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二是需要通过延迟退休来改善人口抚养比。人口抚养比指的是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学界通常用人口抚养比下降来定义人口红利,即当一个国家的人口抚养比比较低时,可为经济发展创造比较有利的人口条件。根据互联网2014年的一项测算,我国人口总抚养比将在2027年达到50%的临界点,届时我国人口红利将消失。在2029年老年抚养比将达到27。4%,超过少儿抚养比,老年人抚养压力加大。论文网
2。1。2 延迟退休的条件
从理性和长远的角度来看,实行延迟退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现实中经过多家媒体的调查与访问,绝大多数公众都持反对的态度。笔者认为公众对于延迟退休的不理解,其实凸显的是现行制度的不合理性与不公平性,特别是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为了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使延迟退休政策最大可能地发挥积极作用而尽可能地减少负面作用,笔者认为应当优先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首先调整养老待遇机制,实行养老金并轨。这也是延迟退休最为根本最为核心的一个条件。现行的养老金“双轨制”明显不符合要求。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型”统筹制度,而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 ]延迟退休对于事业单位和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对于企业职工和自由职业者来说就意味的缴费年限的延长以及领取养老金时间的缩短,对于个人来说有养老金总待遇下降之嫌,易产生不公平之感,因此延迟退休易招致这一群体的反感。这与目前养老保险预期权益非清晰化和退休待遇非机制化有关。通常情况下,养老金水平是直接与平均工资水平与缴费年限相关的,但是现行的养老金制度使得这一规则变得模糊,公众看不到应有的待遇预期权益,只能单纯地认为延迟退休会使得个人的负担加重,是以加以反对。所以重新调整养老待遇机制,改“双轨制”为“并轨制”,全力推动企业职工与公务事业人员之间的养老并轨,将后者尽快纳入到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中,是延迟退休政策推广的先决条件。 延迟退休法律问题研究(2):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14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