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研究以电动自行车事件为例【1643字】

时间:2023-03-11 09:59来源:毕业论文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研究以电动自行车事件为例【1643字】

摘要:电动自行车事件反映了转型期各种不同的利益冲突,折射出行政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机制的缺失。公民参与是现代行政民主的必然要求,可以为行政机关


摘要:电动自行车事件反映了转型期各种不同的利益冲突,折射出行政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机制的缺失。公民参与是现代行政民主的必然要求,可以为行政机关提供各种信息,促使行政机关在作出政策选择时考虑相关因素,为行政决策的民主性与正当性提供程序基础,并通过程序民主提高行政决策的可接受性。尽管目前相关制度尚不论文网完善,但是依然存在保障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制度空间。

关键字:公民参与机制行政民主参与权知情权救济权

传统行政法理论是以国家与社会。行政机关与公民个人之间的二元对抗为前提发展起来的,其关注的重心是对行政权力的消极控制,即如何防止行政机关对公民自由权和财产权的侵犯,法律关系主要体现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两极对立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现代社会,由于利益的多元化,行政行为不仅对行政相对人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会对相对人以外的第三人产生重要影响,形成三极甚至多极的行政法律关系,因此,现代行政法的研究从立法对行政的控制以及司法对行政的控制的关注,开始转向对行政过程本身的关注,试图通过对行政过程的调控,形成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及其他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和合作关系,实现公共利益和公民福祉。不论是在英美法治“(ruleoflaw)传统之下还是在德国法治国“(Rechtsstaat)传统之下,公民参与作为实现行政民主化。正当化的意义不断凸显,公民参与从对行政处分过程的参与扩展到对行政立法。行政计划。行政指导。行政评价。行政救济等行政过程的参与。本文以转型期出现的典型事件_电动自行车事件为例,通过分析该事件中公民参与缺失的问题,分析行政机关在面对复杂的利益关系时,应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公民参与机制,回应不同的利益需求,形成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1],确保行政决策的民主性与正当性。

一。在禁与不禁之间_电动自行车事件的简单回顾与反思

在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出台的前前后后,全国各地在电动自行车的禁与不禁的公共政策问题上,各行其是。2002年8月1日北京市率先以通告的形式限制电动自行车上牌[2];2003年6月福州市政府以通告的形式禁止销售电动自行车并粗暴执法,引发激烈的矛盾冲突并最终诉诸法院[3];2005年5月珠海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成为首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立法例。电动自行车在这些地方以污染“。不安全“。妨碍交通“等理由频遭封杀,而在另一些地方,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市允许电动自行车依法登记后上路;哈尔滨。南宁则允许生产销售而不许上路;广州。长沙则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4]

这是一个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公共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时代,这是一个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种利益相互冲突与纠结的时代。在电动自行车禁与不禁之间,暴露出行政法治进程中存在的几个重大问题:其一,行政决策过程没有充分的公民参与,缺少民主性与正当性,主要表现为:复杂利益关系中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没有得到充分考虑,广大居民作为道路资源共同使用者的利益及其选择出行方式的自由没有得到充分尊重,专业知识作为行政决策的技术支持缺少充分的论证,等等。其二,司法权软弱无力,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非常有限,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力度有限,公民利益受到损害后缺乏获得法律救济的制度保证,从而也抑制了公民事后参与的积极性。在电动自行车事件中,因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千千万万,我们没有看到因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而提起行政诉讼的相关报道。其三,在现有的规则审查机制之下,对规范性文件具有审查权的机关不作为,导致了对制定规则的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以后全国仍有不少地方无视该法的规定,自行其是,以地方性法规或行政决定。命令。通知等形式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再次将规范性文件的审查问题摆到我们面前。限于篇幅,本文选取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角度来反思行政决策的民主性与正当性,以及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如何保障公民参与行政决策过程。

二。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必要性

[1][2][3][4][5][6]下一页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研究以电动自行车事件为例【1643字】: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14666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