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前400m为上下叠线隧道,随后左右线隧道逐渐分开,最后叠线到达洪湖站叠线段长度分别为左DK26+725。905~左DK27+217。905(长492m共计328环),左DK27+600。096~左DK27+780。096(长180m共计120环)。
线路出笋岗站后左右线隧道在站端附近竖向净间距为2m,在线路中段逐渐加大,最大竖向净间距为4。0m。随后左右线隧道竖向净间距变小,以竖向净间距2m到达洪湖站。
右线隧道埋深6m~17m,左线隧道埋深14~26m;桩基托换处隧道最小埋深15。6m,北站场处最小埋深15。6m,布吉河处最小埋深9。8m,洪湖处最小埋深6m。
区间隧道沿着梅园路高架桥下方走,在宝岗路与洪湖西路之间以区间左右线路上下叠线方式下穿广深铁路笋岗火车站站场。下穿位置为笋岗火车站站场的咽喉部分,为道岔群区段,电务信号多,与广深线相交里程为K142+830,盾构隧道区间里程范围为DK27+062~DK27+262,总长约200m。桥址处铁路线路共26股,自西向东分别为:16道、14道、12道、10道、6道、广深Ⅲ线、Ⅱ线、Ⅰ线、Ⅳ线、5道、7道、9道、11道、13道、15道、17道、19道、21道、23道、25道、27道、29道、31道、33道、35道、J1道。
本区间线路靠近洪湖站西端长约250m在布吉河滞洪区(洪湖)穿越,其对应设计起点里程为DK27+450。73、终点里程为DK27+700。78。布吉河滞洪区有大约30万㎡总面积,为洪湖公园的二级风景区,可以参观的地方不算太多,如图1-2所示。埋深5。5m~7m的是右线隧道,埋深14m~18m的是左线隧道。滞洪区湖水在丰水期水深1~2m,在枯水期基本干涸。
图1-2 笋洪区间线路下穿洪湖示意图
1。2 工程地质
笋洪区间盾构下穿洪湖公园处地质主要为:
1、④3: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色,深灰色,饱和,流塑,局部软塑,含少量有机质;
2、④5:粉质粘土,灰黄色、深灰色、土黄色,潮湿,软塑~可塑。局部含有机质及砂屑;
3、④11:砾砂,灰黄色、灰白色,饱和等,稍密~密实,含约10%的黏性土,含粒径为1~10cm的亚圆形混合岩质及石英质卵石、砾石;
4、④12:圆砾,褐黄色、灰白色等,饱和,稍密~密实,含约10~20%的黏性土,含粒径为2~6cm的亚圆形石英质卵石;
5、⑦1:砂质黏性土,褐灰色、灰黄色,局部褐红色,潮湿,可塑~硬塑,由混合岩风化残积而成,含有约5~10%的石英质砾石。局部夹全风化及强风化混合岩夹层;
6、⑩1:全风化混合岩,褐灰黄色,褐灰色,硬质岩类,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有花岗岩脉侵入,局部夹块状强风化岩夹层;
7、⑩2:强风化混合岩,土状,褐灰色、褐黄色,硬质岩类,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遇水易崩解。局部夹块状强风化岩夹层;
8、⑩3:中风化混合岩,灰色、深灰色,硬质岩类,破碎~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风化裂隙发育,沿裂面有铁褐色铁质浸染;
9、⑩4:微风化混合岩,灰色、深灰色,硬质岩类,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有少量节理及风化裂隙发育。
岩土物理学指标见表1-1,区间地质纵断面如图1-3所示。
图1-3 笋岗站~洪湖站区间纵断面图
湖面下穿段右线隧道埋深5。5m~7m,左线隧道埋深14m~18m。左线隧道主要位于微风化(长150m)、中风化、强风化层中;右线为全风化、强风化、砾质粘性土中;右线上方主要为淤泥质黏土、粉质粘土、粗砂、砾砂、卵砾、圆砾;右线隧道埋深小于6m段长约60m。叠线下穿洪湖地质纵断面如图1-4所示。 地铁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洪湖施工关键技术(3):http://www.youerw.com/gongcheng/lunwen_8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