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我国的社会工作成长相对于起步略晚,行业发展的不够成熟,社会工作人材队伍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我国现阶段社工的主要近况是: (1)职业声望低,收入待遇低。当前国内对社工行业的了解处在非常尴尬的位置,相当一部分人将社工等同于护工、义工,是没前途、地位低下的工作,并且因为缺少相应的薪水尺度,社工当前的收入水平与其付出的专业劳动很难相对称,即便是在上海,社工的月收入大约在2000-3000元左右,远低于香港及国外同行的收入水平;(2)需求缺口大、人才流失严峻。目前我们各行各业的社会工作者仅有200000,根据国家计划,缺口达1800000。其中,我国总共培育出的专业社工不超过10万人,并且就是这些仅有的专业社工人材中,只有百分之十的人从事着对口专业的工作,百分之九十已经改行从事其他行业。全国已有200多所大学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每年都有上万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从大学毕业,但学生可能因为对专业的认同度低,真正从事社工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百分之五。(3)社工人才培养缺少规范的专业培训机制。国外发达国家开设社工专业的大学都结合本地实际收集案例、完善理论,以此来作为培养学生的教材,另外分别提供三种不同级别的训练:包括初学的文凭课程、专业训练的社工学士学位及研究院的高等文凭、硕士及博士学位等(李迎生,2008)。而国内大学的社工专业人材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缺少符合我国国情的专业教材,大多都照搬西方社工的理论;缺乏实践的课程,学生实践课时和实习岗位都严重短缺;专业师缺乏等。
二、研究回顾与分析视角
(一)研究回顾
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虽然作为一个职业在事实上是早己存在,但却一直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04年7月社会工作者才被正式定为我国的新职业。2008年6月,我国首次举行了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在上海,社工队伍也严重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专业督导人才。按照国际的标准,每1名专业督导对应5至6名社工,上海2015年社工人数要达到7.2万,就需要16000名有资质的社工。但是,目前本土培养的专业督导为零,各地方、各机构多以聘请香港督导的形式开展专业工作和培训。据统计,第一次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全国共有13.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人才需求,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的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曾湘泉,2005)。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呈现一个正比趋势,比物质资本增长速度要快。人力资本的主旨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形成部分。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Gary S.Becker,2007)。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则认为能够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在社工行业,由于社会认同度不高,薪酬过低等因素,致使许多专业社工转行离职,造成该行业人才缺乏(Fredrick Herzberg,1959)。
社工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目前的情况并不理想。从就业去向看,把目前从事社会工作的大学生分为三类:一是专职者队伍,包括居委会、福利院、老年公寓等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等。二是兼职者队伍,包括政府民政部门及城市街道办事处、妇联、共青团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三是志愿者队伍,包括参与互助活动和助人活动的社区居民、在职工、在读学生等。从就业满意度看,从事社会工作的大学生被“忙”所困惑,被“钱”所困惑和被“人”所困惑。工作时间长、工资偏低和工作负荷超重使大学生社工对自己的前景很迷茫(彭鑫, 2009)。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