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政务公开及其相关定义
政务公开作为一种理论,最先起源于启蒙运动,后在过程中成为一种公民权利的诉求, 再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在民主发展过程中使之逐渐规范化和法律化的。因此西方国家的政务公开由于政治文化渊源,主要是指行政部门活动的公开;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政务公开的立法来看, 也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活动应公之于众的立法 。
在我国,政务公开的定义存在狭义与广义的争论。狭义上的政务公开, 就是指仅限于政府机关范围内, 尤其是与公共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与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的公开;广义上政务公开应该是以权力为主线,把与公共权力相关的诸多事务包括进来;依照法律或道德,把与公共权力相联系的各项事务向全部或部分特定对象公开(胡仙芝) 。考虑到我国特殊的政治文化,在开展政务公开活动时不能以狭义上的政务公开作为立脚点生搬硬套, 把我国的政务公开范畴局限于行政领域。政务公开的主体应具有广泛性, 不仅包括行政机关, 还应包括拥有部分行政职能的政党组织、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社会性组织、政治性团体(姬国海)。因此,本文所提到的政务公开应当是广义上的政务公开。
电子政务是与政务公开密不可分的一个概念,日常生活中电子政务经常被人误解为政务公开的一种手段。但实际上,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组织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个中公共服务的一种治理方式。通俗地讲,电子政务就是一个政务信息化、电子化的过程。与政务公开不同的是,电子政务更强调的是一种行政手段、治理过程;而政务公开强调的是一种权利需求、政治结果。在政府运行过程中,政务公开的推行离不开电子政务、同时也是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之一,两者截然不同却也密不可分;在研究中,政务公开的研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政务公开内容的研究,要兼顾公开形式、公开对象、公开过程、公开反馈的分析,这一点要向电子政务的相关研究学习。
1。3评估实践研究
目前我国针对政务公开的评估实践较少。在国务院公布的省(市)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中“信息公开评估指标”共计11项,主要是对信息公开内容基本情况和提供个性信息服务情况的调查 ;在2002-2004年,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对6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31个省级政府、32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201个地级市和129个县级政府的网站进行了评估,该研究机构提出的政府网站评估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和10项二级指标,政务公开子指标在网站内容服务一级指标中所占权重最大(陈灏,2014);费军,王露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政务公开分为三层指标对湖北省三个地级市(宜昌、黄石、黄冈)进行量化评估 ,黄石、黄冈两市的评估结果表明两市的政务公开形式化严重、甚至只具有基础的网站搜索功能;安徽省政府有自己的政务公开考评工作管理框架(APGPAMF),虽然存在着政府绩效信息透明度不高、评估管理“内向”性较强、受传统行政文化理念影响等局限性,但也充分体现了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合法性、实践性和互动性的价值取向(寿至勤、郭亚光、高勋,2012);张玉胜认为要引入第三方评估,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以公众视角为重点,围绕 “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政策解读和回应”等三个方面, 分析各被评估对象的实际公开效果,并从外部观察政务信息是否依法公开、是否方便公众获取 ;许彦峰和段斐以从软硬件角度出发构建政务公开评估系统并投入运行测评,但对于评估体系与评估指标没有深入研究。 政务公开的效果评估与对策研究以南京网络问政网为例(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4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