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上海机构养老的困境及相关对策研究(5)

时间:2016-12-29 16:10来源:毕业论文
在谈话中可以发现,作为一家养老机构,该机构并没有配备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的人员。不过在有需要时回请专门的心理师前来咨询。会有社工以


在谈话中可以发现,作为一家养老机构,该机构并没有配备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的人员。不过在有需要时回请专门的心理师前来咨询。会有社工以及一些专业人员来,但都是短期的,还有一些康复活动,针对这一点我了解到其实在很多养老机构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社工作为一个新的名词也并不为所有人所了解,这一情况在短期之内估计也无法得以改善,这又牵涉到国内社会工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现状
受教育水平表(三)
文化程度    人数(人)    比重(%)
初中及以下    1    20%
高中    2    40%
大专及以上    2    40%
合计    5    100%
综上所述,由于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有些并不具备专业理念,不了解这些服务模式, 许多小组活动等新型模式并未被用于此。更多的是关注老年人的照料问题。而对于老年人的服务经验更多的是在慢慢的实践经验中积累下来的。
4)    跳板心理,缺乏归属感
    在访谈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曾经也有护理专业或者是相关专业的实习生前来实习,但实习周期一般都比较短,因为想要了解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至此,我也询问了某些相关专业的学生或是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对于养老院的感觉,对于老人的感觉是“孤独”,对于工作是有用“较压抑的工作环境”来形容的。
5)    职位社会认可度不够高
在和老人的交流中,有老人曾经这样说:“和我们在一起,不要沾染上我们的暮气,而是要去感染我们的朝气。” 据《东方早报》报道,2012年上海新增了19.57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全市老年人口达367.32万,占总人口的25.7%。 养老事业在今后的生活中将占据较大的比例,可是沟通给我的感觉是养老院工作人员这一岗位的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工资不高,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花费在机构内,劳动与报酬似乎不成正比,缺乏关注度。
2.护工队伍的情况
1)年龄偏大,且都为女性
在访谈中我了解到,对于护工的管理,该机构配备一线护工7名,护工主管一名。25%的护工年龄在40—45岁之间,50—55岁的占75%,且都为女性。基本不会存在人手不足现象,每位老人都有专门的护工进行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有时也会一起帮忙。对于流动性,刚开始做时护工的流动性比较大,但是时间长了,有了感情,也培养出一批较固定的队伍。护工一般由由行业协会专业培训。

护工年龄结构分段表(四)
年龄    人数(人)    比重(%)
40-45    2    25%
50—55    6    75%
合计    8    100%
2)照料为主,难以满足多方面要求
护工的工作都有他们自己的分级管理流程。就拿专护流程来举例:助老人起床、穿衣—晨间护理—搀扶老人进餐厅助早餐—消毒尿壶、盆—整理床铺(更换床单、被套)—整理居室—搀扶老人回居室休息—为老人做个人卫生(收集换洗衣物)—巡视(交流、沟通),搀扶老人去康复/理疗室活动,为老人做被动康复(在居室)内);提供其它所需服务活动(倒茶、热牛奶)—搀扶老人进餐厅助午餐—餐后搀扶老人回居室休息—巡视——观察睡眠状况,午睡(助老人脱衣)—清洗面盆、杯子等物品—助老人起床、穿衣、梳洗—倒茶、热点心—整理居室(夏天擦席子)—巡视——(交流、沟通)搀扶老人去康复/理疗室活动为老人做被动康复(在居室)内);提供其它所需服务。—搀扶老人进餐厅助晚餐—搀扶老人回居室休息—晚间护理(倒茶水、热牛奶)—就寝前准备助入睡—巡视——观察睡眠状况(倒尿壶、盆)。完成这样一套流程需要护工细心,耐心,但也可以看出照料为主这一主要特点。 而相对于老人来说,由于高龄生活比较单调,没有活动时基本是看报纸、看电视和聊天。这也是高龄老人养老相对于低龄老人的不同。在访谈中,受访者表示我们这里对于进入机构的老人标准设定为70岁,再入院之前会对老人进行一个身体鉴定。对于不同情况的老人其收费标准也是不相同的。 上海机构养老的困境及相关对策研究(5):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68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