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学院教师职业怠倦现状调查研究(2)

时间:2018-06-10 19:56来源:毕业论文
一、职业怠倦的研究概述 (一)职业怠倦的概念 1974年,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 首次提出并界定了职业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弗登伯格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职


一、职业怠倦的研究概述
(一)职业怠倦的概念
1974年,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 首次提出并界定了“职业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弗登伯格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职业怠倦是指在从事助人行业的人们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随后,“职业倦怠”成为一个专业新名词开始流行起来,专家和学者开始对职业倦怠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充和延伸。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勒诗(1982)认为职业倦怠一种身体、情感和精神的枯竭状态,它包含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三个情感衰竭,指个体情绪处于一种疲劳的状态,工作热情丧失;低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意义和价值的倾向降低。去个性化,指个体以一种消极、否定和冷漠的态度对待工作和人。
弗雷德曼(Friedman)则把教师职业倦怠定义为教师由于为教育教学所付出的努力和所知觉的结果之间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无效感。也可以说,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完成工作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佩斯(Pines)和阿若森(Aronson)认为职业倦怠定义是指“个体长期卷入具有情感要求的情境,因而导致一种身体、情感和心理的耗竭状态。身体的耗竭特征表现为容易产生疲劳、精神不够集中、身体虚弱、抱怨等;情感耗竭主要表现为个体无助感和无望感等;心理耗竭则是个体对工作、生活表现出的消极、悲观的态度,它是一种负性的表现。
(二)职业怠倦的测量
1.国外学者对职业怠倦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是使用最广的职业倦怠量表,它最初的适用范围是服务行业的人员,用以评估这些人的职业倦怠程度。最初的MBI是自陈量表,包含22个项目,共有三个分量:情绪衰竭(9个项目),人格解体(5个项目)和低成就感(8个项目)。1981年版的MBI要求填写者在每个项目上对频率(frequency)(从“从不”到“每天”)和强度(intensity)(从“很轻”到“非常严重”)都要进行报告。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对职业倦怠的“频率”和“强度"分别研究,发现这种划分能够较准确描述职业倦怠的状况,但更多的研究只证实了对职业倦怠进行频度上的划分具有研究意义,而强度的区别并不大。因此,在1996年的修订版中去除了MBI的“强度”文度。修订后的MBI量表的计分采用7点计分法,从O--6,分别对应个体对该项目中表述问题的发生频度进行选择,对应“从不”、“一年有几次或更少”“一个月有一次或不到一次”、“一个月几次”、“一周一次”、“一周几次”、“每天”,共7个等级。MBI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重测信度很好;与工作满意度、抑郁和焦虑等相关量表的区分效度较好。
Burnout Measure Pines倦怠调查表包含21个项目,由三个部分组成:生理衰竭、情绪衰竭和精神衰竭。每个部分均含有7个项目,这些项目都采取七点计分,0代表从不,6代表总是,根据三个部分相加得到的总分即可反映个体倦怠的程度。与其它工作倦怠的测量工具相比,应用较少,Pines等人也并没有对其信度和效度做出过检验,从总体上看,关于问卷的心理计量学特性的研究也比较少,而仅有的一些研究结果也不一致。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对BMI的效度加以验证。
2.国内学者对职业怠倦的研究
国内对于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最早见于教育领域。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2003)修订了一个适合中国文化的教师倦怠量表。它是参照MBI且以Maslach等的倦怠模型为理论基础,并以访谈中学教师为基础增加了一些项目,再经过初测分析和修订而形成的问卷。经过检验证明这个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指标要求。 学院教师职业怠倦现状调查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36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