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游景观地理整合旅游客体诸学科教学的若干构想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1-0100-03
问题的提出:统一旅游客体之下的多学科重复和交叉
旅游活动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学科体系,但基本上是围绕着人们论文网的旅游活动的管理。服务。消费而展开的,相对于人和组织而言,可以构成一个共同的载体或对象,即旅游客体。旅游专业的不同学科都要围绕旅游客体展开教学,这也是开展旅游活动和旅游研究的必然要求。于是就形成了旅游资源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美学。旅游生态学(生态旅游学)。旅游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同一旅游客体的局面。这种多学科研究同一客体对象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对旅游事物和旅游产业的认识水平,但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的重复教学现象。
对于旅游研究而言,要求精。深。广。博,学科发育越是细密,越是有利于弄清旅游事物的本质。但对于旅游教学,尤其是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高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而言,高。精。尖。新就未必合适。高职旅游教学时间短暂,所有课程教学基本上控制在二年以内,只相当于本科教育的一半(去除公共课。实训实岗课后,课堂教学比例更低),不允许有更多的重复教学。虽然这种重复不是简单的内容重复,但在较短的时间内也同样会出现教学疲劳“和似曾相识“的感觉。随便对比一下旅游资源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化学等教科书目录,就可看清这些学科有着几乎完全一致的教学对象――广义上的旅游产品“系列。
毋庸置疑,上述学科都有着自己明确的研究范畴,比如,旅游资源学研究旅游产品对象(景区)的资源属性和特征;旅游美学研究旅游景观的审美价值和心理体验;旅游文化学研究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特征;旅游生态学(生态旅游学)研究旅游景区的生态特征和生态关系问题;旅游产品学研究旅游劳动对象和旅游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价值性。市场适应性和产品销售等问题;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地理事物的现象。特征。成因及其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有了各自的研究范畴,就可以形成各自的学科,但这并没有改变它们具有共同的研究客体物――旅游本体。是否能够将关于旅游客体的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统一到一个教学环节中呢?答案是肯定的,道理也是简单的。只要是同一事物,就可以对它进行综合性的解释和解读,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属性,只是需视其情况各有侧重点而已。
应当看到,利用传统的旅游地理学学科教学模式承担这种对旅游客体的综合性解读,还存在诸多困难和不便。因为传统旅游地理突出的是区域差异性。地理现象和成因,对于旅游对象的审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等价值体系并不十分关心。需要有一种共同的纽带“把它们联系起来,这个纽带就是旅游客体本身,也即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景观“。如果能将传统旅游地理的内容集约和简化为旅游景观地理“,那么上述几个学科的内容就能较好地统一到这个教学范畴中来。
旅游景观地理课程概念的提出及其特性
旅游景观地理课程的概念旅游景观地理既可以成为一门学科,也可以是由多学科综合而成的一门课程,其核心在于景观“。旅游景观地理学“即依托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特征,将对职业活动有用的旅游对象归结到广义的景观“概念中,对旅游景观的现象。审美。成因。价值。特征和规律等内涵加以整合,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这门课程可以适应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的多样性。审美性。体验性及教育性要求,以旅游景观“(简称景观“)为纽带,可以很自然地将旅游资源学。旅游美学。旅游生态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地理学等学科的内容整合到统一的旅游景观地理学“中来,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研究对象,就是景观“,而真正能够将它们整合到一起的也只有景观地理“这一学科,因为景观“(包括微观和宏观)都是供旅游的,类型和范畴是广泛的,对旅游学科而言也是最为贴切的,景观“同时具有资源性。审美性。生态性。文化性。科学性等特征。但应注意,景观“的内涵十分丰富,不限于观光景点“,而是包括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等各类旅游活动的旅游客体的统称,是对不同旅游消费品类型的高度概括。
旅游景观地理课程的特性将传统的旅游地理学“改造成为以景观“为核心的旅游景观地理学“,其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础性。旅游景观是整个旅游活动大系统的共同载体和基础,旅游景观地理以此为研究对象,其成果和教学内容将成为许多旅游活动的基础知识,也可以进一步作为上述学科的基础,使其研究基础更加牢靠,可以吸收多学科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巩固和发展本门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因此,以景观“为核心的旅游景观地理学,其基础性不但没有丧失,反而使其基础性。服务性的地位更加巩固和重要。
2。包容性。诚如上述对景观“概念范畴的扩展,景观“不仅包括各个类型。各个尺度的旅游产品型态,而且其研究内容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研究重点,旅游景观地理学可以将这些内容有重点地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出课程的包容性特征。这正是其他许多学科所不具备的,同时也是对景观“概念的真正回归(许多学科都在运用景观“这个概念,但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导致景观“概念的泛化)。
3。实用性。传统旅游地理难以直接应用,原因就在于教学内容的学科性太强,对教学要点和教材的选择总是顾此失彼。改为以景观“为核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后,研究对象的产品性。类型性。具体性(可视性)显著增强,可以直接应用到旅游开发的实践中去。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直接引导学生进行导游词写作。讲解,对旅游线路进行组合设计包装,使旅游产品宣传能够真正找到诉求重点和景区卖点。
以旅游景观地理课程为核心
统一旅游客体诸学科教学的好处
可避免研究对象教学的重复和交叉,加深对景观内涵的认识在一定意义上,旅游客体诸学科研究的对象究其本质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景观“,或者说景观研究“是旅游客体研究的共同内容,且都是为旅游建设服务的。如果对同一研究对象分出不同学科安排教学,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概念紊乱现象,即每一门学科都在谈景观“,但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将其讲清楚。如果将景观“的内容加以捆绑打包“,则可以从不同侧面将其本质内涵讲清楚,学生对景观“概念的认识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可大大节约旅游教学课时总量,促进课程教学分工简捷化将3~4门课程合并到旅游景观地理课程中来,从表面上看将大大加重旅游地理“的教学工作量,但经过认真筛选和整合以后的旅游景观地理课程,内容更加充实紧凑,教学模式更加明晰有序,总体上是以识图(是什么)。读图(审美,怎么样)。释图(成因)。用图(产品化)为基本环节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总体上是在轻松愉快中进行的,对于未来从事旅游职业服务活动也将更加准确。更加有底气,因为景观“教学的内容是与野外的景观现象一致的,整个教学活动就像是对野外现场的预演,生动。形象。逼真。所以,课程教学合并后就可以一门课程的课时量(或略为增加)替代多门课程的课时量,使总体课时量大为减少,而教学效果反而会有所提高,成为促进以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为导向的高职旅游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包括旅游地理在内的旅游客体诸学科的课程教学计划向来都是以专业基础课为定位设计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重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轻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职业技能活动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这也是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的弊端所在。建立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对专业基础课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景观地理“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将所学“与所用“贯穿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与职业过程相结合,导游词的撰写。讲解,旅游线路(产品)的设计与整合,都可以很有效地边讲边做“,实现景观地理教学的学中做“,基本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同步进行。这种教学改革虽然重点在课堂教学,但与旅游野外职业活动是息息相通。一脉相承的,同时可体现景观地理学课程的基础性和专业性,使景观地理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建设旅游景观地理课程体系的构想
集中力量编撰旅游景观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整合相关诸学科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景观地理教材尚未出版,相似的专著即便有所出版,也难以真正为职业教育改革服务,难以符合这门综合性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旅游教学工作者,尤其是旅游地理。旅游美学。旅游开发教学工作者下一番工夫,将与旅游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景观地理教学内容筛选出来,建立完善的旅游景观地理教学大纲“,并以此为基础,编著以景观综合知识为核心的旅游景观地理教材,这是实现旅游客体整合式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师资培训促进教材在师生中的合理应用,是旅游景观地理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将传统的旅游地理教学模式改革为景观旅游地理教学模式,对于多数教师而言在短期内是难以适应的,人们往往习惯于既有的教学模式,而不思全新教学内容的创新开发。主要是不了解其中的目的。价值与意义,不了解这种教学模式的直观性。具体性。实用性,同时对相关旅游美学。旅游产品学等学科知识也比较陌生,这将给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对旅游客体的教学一定要尽可能做到通透连贯,尤其是旅游审美和旅游产品设计的知识和概念对旅游地理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多年以来,对景区景观资源的价值评价主要还是在旅游地理工作者中进行的,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了旅游美学和产品设计的知识和规律。至于课堂教学的流程与控制,经过简单的模拟演示培训,多数教师和学生是能够适应的,而且会发现其中的好处要远远胜过传统旅游地理教学方式。此后,景观地理的教学就可以生动形象起来,对旅游活动的指导作用会更加明显,旅游景观地理的职业服务功能将大大提高。
搭建课程网络公共平台是促进课程科学化运行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措施不论是教材建设,还是教学模式创新,都是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活动,都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适应和完善,新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旅游教学工作者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共同完成。为此,需要搭建旅游景观地理精品课程公共网络平台,在这里形成统一的教学公共资源,相关学科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点击学习。下载利用,也可以发表见解,提出建议,尤其是可在与职业活动过程的结合上多加探索,或作为典型案例加以推介和交流,同时也是对旅游业界的一大支持。现在有许多旅游产品设计质量低劣,粗制滥造,影响了公众对旅游产品品种和质量的期待和要求,景观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为改善旅游消费品的产品类型。结构。质量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是本课程的优势和教学改革的重点景观地理学教学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基础课的职能,而且可以在旅游职业活动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旅游学科体系中,能够同时发挥基础作用和专业(职业)功能的恐怕也只有像旅游景观地理这样的综合性。实用性课程。这门课程作为基础课的性质不会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但为适应职业技能导向的教学要求,必须在工学结合“上下工夫,否则不仅会降低这门课程的作用,而且会造成教学环节上的断层,难免浪费教学资源,与高职教育改革的精神相背离。
要配合教材开发集各类标准化图像视频于一体的景观地理信息图集景观地理教学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其可视性。标准性。传统的旅游地理和相关课程以文字材料为主,教学过程中很难将可视性的图片影像贯穿于教学中,或者虽然下载了部分图片资料,但很难做到标准化,且缺乏足够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震撼力。作为旅游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被景观审美所打动,产生深刻的审美印象和旅游价值体验,才能把这种审美感受和价值体验传递给游客(旅游消费者)。旅游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游客“的境地,才能发挥生产者“。服务者“的职能。而这种双重体验的获得既可以来自对景观(资源。产品)的课堂教学,也可以来自长期的旅游工作实践。在传统的学科理论教学模式下要获得双重体验只能来自后者,由此导致旅游体验和服务的不确定性失误“就在所难免了。可见,配合教材开发集各类标准化图像视频于一体的景观地理信息图集,强化教学做“一体化。情境教学。双重体验及规范讲解,是旅游景观地理课程教学的突出优势和必然要求,也是这门课程教材编撰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以旅游景观地理课程整合旅游客体相关诸学科,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有了这门课程的设置及其独特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刻全面的视野观察旅游事物,分析旅游事物,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事业;教师则能够较好地避免重复教学和知识冲突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对旅游资源。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文化等旅游客体的理解一步到位,大大缩短教学课时,减轻学生负担,使其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参加旅游服务实践。用较少的课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不能不归功于旅游景观地理课程的巨大整合效应,理应成为旅游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以旅游景观地理整合旅游客体诸学科教学的若干构想
以旅游景观地理整合旅游客体诸學科教學的若干构想【5232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77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