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成员调查表
成员编号 社团志愿服务培训现状 期望培训内容
有无听说 有无参与
A1 有 无 注意事项、价值观、方法技术
A2 无 无 理论、技术
A3 无 无 技术、热情度、团建
A4 有 无 方法、凝聚力
A5 无 无 注意事项、方法、服务人群认知
A6 有 无 方法技巧、价值观
A7 无 无 技巧技术、团建、态度
A8 无 无 技术技巧、服务人群认知、团建
3。2 研究过程
我们的研究依托于研究者所主持的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夕阳陪伴计划——社工督导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面向淮安市社会福利院的高龄半自理老人,旨在通过社工督导志愿服务,将大学生志愿者和老人进行有效对接,提升志愿服务水平,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凸显社会工作专业特质。
研究者在招募项目志愿者的过程中,首先做了研究前测,通过查找资料和与社团成员访谈,初步了解志愿者们的情况。其次,根据已有文献和访谈资料制定小组计划书并实施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小组为封闭性小组,如果在活动开展期间出现有成员退出的情况,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不再招募新的成员。最后,在小组活动全部结束后,通过志愿者反馈、服务相关方反馈还有内部观察等形式对整个小组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即进行研究后测。
3。3 资料收集方法
首先在研究前测中,我们通过无结构访谈,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的现状,了解志愿者们在服务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及他们所期望举行培训的内容。在研究后测当中,我们再次利用无结构访谈法,一方面了解组员对小组活动的满意度以及组员的收获和改变,另一方面了解服务相关方在培训前后对于志愿者服务的看法。
为了保证访谈资料的完整性,除了研究者的相关访谈记录,我们还在访谈的过程中利用录音的方法记录下了最真实的资料,以便于后期的分析与总结。
3。4 资料分析方法
我们通过参与式观察法来进行本研究,这有利于我们对组员们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在服务当中的改变有更加深刻和直观的感受,相当于是一种质性研究法。我们根据研究者开展的小组活动,掌握了组员在服务技巧提升、服务能力的发展以及团队精神等层面变化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对于访谈记录表和录音所收集到的访谈资料,经过反复阅读、聆听和理解,然后分析、归纳、总结,最后形成结论。
4 小组工作介入过程
4。1 前测
笔者在介入之前首先进行了研究前测,在前测中,笔者对8名志愿者进行了无结构访谈,对组员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上面的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调查者们对志愿者服务培训都不甚了解,在进行服务之前,社团本身并没有为他们做过专业的服务培训,但是他们都认为举行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问及H大学某志愿者社团的负责人时,她透露其社团“在每一届大一新生进入社团后开展第一次服务活动之前,会由本社团的高年级的干事对新志愿者做一个志愿服务的动员,进行简单的服务理念的讲解和传输。至于具体的服务方法,都是志愿者们在经历几次活动之后逐渐摸索出来的,但是由于人员换届和流失的原因,不能传承下来。” 小组工作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效果提升中的效用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20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