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小组工作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效果提升中的效用研究(6)

时间:2024-03-27 21:27来源:毕业论文
4。2。4 第四次小组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第四次活动,组员全部到齐,活动时长为50分钟。 最后一次小组活动为了继续增进组员间的凝聚力,首先进行的是

4。2。4 第四次小组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第四次活动,组员全部到齐,活动时长为50分钟。

最后一次小组活动为了继续增进组员间的凝聚力,首先进行的是“巧解千千结”的游戏。在游戏中,组员们彼此协作,整个游戏过程很流畅,很快就达到了游戏目标。

紧接着的是为结束小组做准备,进入PPT回顾环节,社工利用幻灯片的方式,为组员呈现前几次的活动片段,记录下组员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在观看的过程中组员们聚精会神,在之后的分享环节大家都积极地表达了自己这一路走来的感想。多数成员都说参加这次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提高了自己对志愿服务的认识,还有一些成员说认识了新朋友,收获很大,少数成员还对志愿者培训及服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社工趁热打铁,随即进入下面的“收获树”环节,让组员们在便利贴上写下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收获和改变,然后粘贴到事先准备好的“愿望树”上。此环节为研究后测打下了基础。

小组活动的最后,社工结合组员们的感想,与组员们一起讨论了如何进行志愿者培训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效果,大家畅所欲言,这个环节让整个小组活动在温馨和谐的气氛下圆满结束。

回顾这次的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主题讨论,虽然组员较之前的讨论表现地更加积极,但是很多问题都停留在简单的总结上面,社工要注意引导组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4。3 研究后测

为验证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的有效性,了解跟踪研究对象的发展情况,研究者在小组工作结束之后采取开放式评估的方式,通过志愿者访谈、服务相关方访谈还有内部观察法等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后测。

4。3。1 志愿者反馈文献综述

在最后一次小组活动结束之后,笔者对每一位研究对象进行了无结构访谈,进行反馈意见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活动效果、社工表现、活动总体安排方面;二是参与者自身收获方面。

    我们发现,小组活动让组员们印象深刻,尤其是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更是让组员记忆犹新,有组员反映:这样的培训方式是以前从来也没有体验过的,觉得特别适合学生群体,不仅能接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收获团队友谊,拓展交际圈。活动主持人亲切负责,相处时不给人压力感,虽然每次的培训时间有限,但是也能和组员们打成一片。 我们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在周末,不会和组员们的学习时间冲突,在接受培训的同时还丰富了组员的周末生活,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大学生活越来越有意义。此外,活动地点安排在专门的社工实验室,设施齐全且无旁人打扰,使得每次活动都能顺利开展。 

因此根据访谈结果,我们发现组员对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时间与地点安排、活动整体进程、社工表现都呈较满意的态度。我们认为,组员对小组的认可度较高。

在访谈到组员的收获时,组员们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提高了与服务对象的沟通能力并且掌握了服务理念与技能。在参与培训之前很多组员和老人聊天时总是找不到话题,每次说几句就冷场,现在他们了解了老年人的生活乐趣,和老人讲话顺畅多了。其次是社会责任感增强,不少组员以前参加志愿服务就是单纯地想丰富大学生活,但现在他们逐渐意识到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为社会贡献自己绵薄之力的一种方式,是大学生建设社会所义不容辞的责任。除此之外,一些组员还表示在培训之后整个志愿者团队的合作能力增强了,有了团队归属感,毕竟作为一个团体、一个组织,只有成员们彼此沟通和了解,彼此分享、彼此学习,这个团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小组工作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效果提升中的效用研究(6):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20303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