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小城镇人口城镇化的单独研究不是很多,大多数都集中对于一个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是否协调的研究以及城镇化的研究,并且研究区域大多数集中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很少涉及经济不发达的小城镇。如,专家学者们对城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专家学者的重点研究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相互联动关系显然已经达成了共识。第二,环境资源对于城镇化的影响也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重视。近期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城镇化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城镇化与雾霾的排放量等。第三,城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也成为了一部分专家学者探讨的问题。第四,专家学者们对城镇化的模式和主要驱动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第五,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专家学者开始普遍将遥感、GIS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分析。总体而言,对于全国和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规律,专家学者们总结得比较多;而对相对落后的小城镇,则没有太多的研究和探讨。
陈春[4]认为城镇化的内涵应该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这四个方面。其中,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人口城镇化的实质就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从农村不断地向城镇地区的转移过程,主要体现于建成区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等。而土地城镇化就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表现为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张。因此,人口城镇化是土地城镇化的最直接的动因,土地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陈凤桂等[5]认为,在人口向城镇不断涌进、集中的过程,人口城镇化必然包括经济及社会活动的转移。也就是说,在人口向城镇集中、转移的同时,社会生产方式也将会从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自然,当社会生产方式改变了,那么人民的生活发生、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习惯也将会相应改变。故而,他们认为,人口城镇化的内涵的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首先是因为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的农业逐渐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例如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升级转换,从而使城镇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其次是人民社会生活方式转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素质也将相应地得到提高。最后是城市的先进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农村渗透和传播,使农民的社会生活观念得到改变,从而农村和农民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逐渐现代化。
总体而言,专家学者们大多数都基于大中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地地区,围绕城镇化的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很少单独研究人口城镇化,尤其是小城镇的人口城镇化。本文以徐州的114个镇为研究单元,对小城镇的人口城镇化格局进行研究,以期对小城镇人口城镇化的健康、协调、均衡发展提供一些科学参考。
1研究区概况
1.1徐州市简介
徐州,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 是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的交界,幅员辽阔,总面积约为11258平方公里,其中小城镇面约为8221平方公里。“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线和京沪线两条重要的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徐州四通八达,素有“五省通衢”的美称。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尤其在我国建国之后,徐州经过优尔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到2013年底正式划定的行政区划共包括云龙区、鼓楼区、贾汪区、泉山区、铜山区五个区,邳州市和新沂市两个市,睢宁县、沛县和丰县三个县。 徐州小城镇人口城镇化格局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3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