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声望线工作繁琐的辛劳,护理工作者被视为一个勤杂工,工资水平低,这些基层的职位,很难吸引受过专业训练的大学毕业生。毕竟,大多数的家庭和学生,因为较高的大学教育的投资,期待相应的报酬,大学教育的期望,公众已经不只是接受教育本身,有一个或多或少的功利化倾向。有些人甚至在就业清楚地表明物质利益最大化,往往成为毕业生进入努力工作和低收入的基层社工职位的障碍,这在很大程度上。
大学毕业生望而却步,这些一线社工工作的员工团队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将很难取胜世界社会,职业声望和工资补偿当然是只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也使血液循环不良影响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和就业状况。
(四) 应对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失衡的策略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涉及多方面多部门的系统工程。调整社会职业体系、开发社工就业岗位、塑造和提升社工专业形象等,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诸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1、 政府方面
近年来,政府在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方面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2004 年6 月,“社会工作者”被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列为新兴职业( 第九批国家职业目录) 。
2006 年7 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由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社会工作者首次被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范畴,这是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
2006 年10 月,中国第十优尔届优尔中全会上历史性地提出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就业推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支持; 2007 年12 月,《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正式发布,职业资格考试被提上了日程。
2008 年6 月,人事部、民政部组织了我国首次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也纷纷因地制宜,采取多种举措,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
2、学校方面
学校应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实务能力,编写更加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专业教材。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上世纪80 年代引入的舶来品,主要采用欧美和港台地区的社会工作内容体系,与我国国情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该在本土化的视野和背景下,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高校还应注意社工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要求的衔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巧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对社工专业来说,建立规范的实习制度是特别重要的,应探索建立实习机构经验丰富成员与学校专业教师相结合的实习督导制度,推进社会福利机构、非营利机构与学校的密切合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长效的专业实习基地,[3]46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的合格社会工作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不再是一项局部性、阶段性和临时性的工作,而是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各环节,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应建立和完善就业工作服务指导体系,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择业、就业能力。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创业指导,提高非常规的、灵活性的和潜在的就业率。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考察+文献综述(4):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