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基于心理资本的高年级大学生就业力研究(3)

时间:2019-08-12 20:03来源:毕业论文
(二)心理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早在1995年,Arthur,Claman及Defillippi就已经发现,企业要想拥有核心竞争优势,员工必须具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心理资本等


(二)心理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早在1995年,Arthur,Claman及Defillippi就已经发现,企业要想拥有核心竞争优势,员工必须具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心理资本等三种职业胜任能力。
[9]。 Luthans等人认为心理资本包含了四个文度:(1)对待有挑战性的工作时个体具有完成这项工作的自信心或自我效能感;(2)对待某个具体工作或学习目标时,个体能够锲而不舍的完成目标的希望;(3)在面对难以完成的任务时个体对现在及未来的积极的归因的乐观;(4)个体所拥有的在逆境中能够坚持并快速恢复干劲的韧性。Luthans 和Youssef 提出的积极心理资本具有的四个文度都是个体的基本心理力量和状态,并且都符合积极组织行为中的独特、积极、可测量和开发等与绩效相关的标准[10]。然而在实际测量心理资本时,绝大部分研究者只考虑了希望、乐观和韧性三种心理状态,并把三个变量各自的标准分数相加,得到心理资本的测量值[11]。但是本研究则认为心理资本的测量值与四个文度都有关。
近些年,随着研究者对心理资本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发现,心理资本除了上述的四个文度外,还存在一些与心理资本的定义和标准都十分接近的潜在的心理资本文度,如创造力,主观幸福感、幽默、沉浸体验等等[12],但这些潜在的文度并没有正式被纳入到心理资本的构念中。
国外学者Luthans等人的研究显示,心理资本具有可开发性,即企业组织可以通过短期的集中的干预或是培训,可以改善或提高员工的整体心理资本,从而使企业组织能够获得更高的利益。2005年luthans提出心理资本干预(psychological capital intervention,PCI)[13]理论,主要是针对个体及组织的心理资本的存量和质量进行开发干预,以使心理资本产生积极效应的问题。心理资本干预的方法主要有面授培训干预和网络培训干预两种。目前关于心理资本干预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干预策略及途径的研究,以减少个体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为目的[14]。现有的心理资本干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背景下进行的,而在我国本土情况下研究的较少,目前尚处在起步的阶段。
国内对心理资本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对心理资本进行研究的是柯江林、孙健敏[15],通过采用查阅文献和访谈法对心理资本的构成进行了本土化研究,最终提取出了13个构成要素,其中奋发进取、乐观希望、自我效能感、勇敢、沉着冷静和坚韧顽强与国外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而谦虚、乐于奉献、尊敬他人、包容宽恕、礼貌让人、知恩图报和稳重诚信则带有明显的本土化特点。惠青山[16]主张本土心理资本具有冷静、希望、乐观、自信等四个文度,而田喜洲[17]则认为心理资本的文度分为自信、乐观、希望、韧性四个文度。
在探讨心理资本理论的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尝试对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如王瑾[18](2013)心理资本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表明创业心理资本对于创业意向有预测作用;袁坤[141](2013)心理资本与压力管理的关系研究显示心理资本总体的提高有助于缓解压力;黄慧[19](2011)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得出心理资本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关系,心理资本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吴威[20](2009)心理资本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研究认为员工心理资本对员工敬业度具有显著影响。
    心理资本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概念,对其研究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如,心理资本的概念内涵、文度划分的不统一,影响因素不确定,实证研究面太窄等,而且研究多在西方国家进行[21]。我国近些年虽然增加了实证应用研究,但绝大部分还是集中在企业员工方面。本文将研究对象从企业员工转向大学生这类具有代表性的人员,旨在发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在其就业力方面的作用。 基于心理资本的高年级大学生就业力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3736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