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后,为了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了二学历教育。也有的学生是为了毕业后好就业选择了热门专业学习,可能其本身并不喜欢这个专业。这不仅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易造成热门专业人才供给过多,其他专业或者冷门专业供给减少,最终导致供需失衡。毕业之后,有理工科学生选择做文职,甚至有的学生选择的职业与其专业毫无关系,这不仅无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与实际,学以致用,也不利于其个人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更是对教育资源一种严重的浪费。4.就业质量低和就业稳定性下降根据调查研究表明,近几年高校大学生毕业半年内就业率达到稳定在90%以上。2012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 90.9%,2013 届为 91.4%,2014 届为92.1%。 其中, 本科院校三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分别为 91.5%、 91.8%、 92.6%;高职高专院校三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分别为 90.4%、90.9%、91.5%。尽管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也普遍符合当下所倡导的“先就业,后择业”思想观念,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本科院校2012 届大学毕业生的签约率为 47%,2013 届为35%,2014 届为 38%;高职高专院校 2012 届大学毕业生的签约率为 45%,2013届为 32%,2014 届为 37%。所以,大学生就业率是否能够真实的反映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重大学生就业质量。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工作相结合并获得收入和个人发展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的综合反映。 如果仅仅将就业理解为大学生找到一份工作,则考虑的时间周期过短,而且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考虑到个人的职业发展,至少要考虑到职业发展初期的个人职业胜任力因素。[2]但,当前大学生毕业之后频繁更换工作,尽管一时有自己的容身之所,但却不能保证更好的持续发展下去。因此,大学生一系列的就业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论大学生就业视角下高校与企业互动关系的构建(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5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