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也有很大的贡献,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另一个创始人。贝克尔的贡献主要是对微观理论基础的确定,通过对家庭生育行为、时间价值和时间分配方面的研究,他提出人力资本投资是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并影响其未来货币收入和消费的所有投资,主要包括保健支出、教育支出、国内劳动力流动或移民入境的支出等。在职培训、收集信息资料都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从投资收益角度来说,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收入水平也会提高,而在同龄人中,受教育程度越高,一个人的收入水平也越高。[2]
20世纪8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发展成了新增长理论,罗默尔和卢卡斯采用数学方法,建立了增长模型来阐明人力资本理论。[3]罗默尔的“收益递增模型”中提及专业生产知识的积累形成递增的收益,随着资本的递增和知识的“溢出效应”,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知识总量增加。而卢卡斯的“两资本模型”和“两商品模型”更多的是强调劳动者脱离生产,从各种正规或非正规的学校教育中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认为,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人力资本是比物质资本更具发展潜力的资本,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远大于物质资本,因为其资本是在寄托在人的身上的,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结合市场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就是教育,教育具有很多形式,基础义务教育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具有一定强制性质的教育,其目的主要是基本素质的建立;而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家庭和个人,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延长教育的时间、拓展教育的宽度和挖掘知识的深度使自身的知识技能得到提高,继而满足精神上的不懈追求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宏观哲学经济学原理上来看的人力资本原理的认知:商品中凝结的社会财富实质来源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推导之则提升商品价值的途径必然有两点:一个是提升商品产出中附加的人类劳动的量,则其必然对应物质资本投资,例如生产中采用更好的机械设备是变相增加劳动的量使得商品全部整体附着上比原本效率下更多的人类劳动价值;另一个是提升商品产出中附加的人类劳动的质,则其往往需要提升对应的人力资本投资,例如通过提高劳动者本身能力素质水平使得其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亦或是提高产出商品本身质量,而且包括了劳动者知识能力上对于生产方式的创新性改进,这些都是改变了商品产出中附着的人类劳动的量。
考证热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造成的就业压力的背景下产生,对应了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中对于正规教育的某种延伸。现今的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更趋于效率化和多样化,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考取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以期作为进入某一行业的敲门砖。
二、考证热的概念阐述和现象分析
(一)考证热的基本概念释义
所谓考证热潮,是基于人力资本规律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现代人基于提高自身能力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热潮,其基本表现人群主要集中在待就业的应届及往届毕业生群体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低门槛化与广泛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水平的政策推进,加上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岗位需求的不匹配现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为提高自身竞争力,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们不得不加大对自己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素质水平。除了在纵向上继续深造,延长受教育时间,大学生们更多地选择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从人力资本视角解读大学生“考证热”(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5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