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2)

时间:2020-11-04 09:27来源:毕业论文
孤独感是指个体的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常常在个体与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的情况下所产生出来的痛苦的情感。生活中的孤独感就是个体感觉自己在社

    孤独感是指个体的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常常在个体与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的情况下所产生出来的痛苦的情感。生活中的孤独感就是个体感觉自己在社会、家庭、学校中缺乏令自己满意的人际关系,并且自身实际的交往水平(交往对象、交往关系)与自己向往的交往对象、交往关系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时个体在主观上会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或者体验,这种心理感受或者体验常常伴有郁闷、无助、寂寞等不良情绪反应及精神空落、无依靠感。我们可以把这种孤独体验分为两种:—是情感孤独,二是社交孤独[ ]。情感孤独指当人们的情感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而产生的孤独感,比如缺少父母、恋人、朋友的关爱;社交孤独则指人们在社会生存过程中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缺乏社会归属感的时侯所产生的孤独感。当代大学生由于心理方面的发展和与他人交往需求的不断增强,情感孤独感和社交孤独感都更强。一般而言,短暂的或偶然的孤独不会造成心理行为紊乱,但长期或严重的孤独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孤独感还会增加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的隔膜与疏远,而隔膜与疏远又会强化人的孤独感,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个体精神出现一定的问题。

据有关研究表明目前社会上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孤独感直接或间接引发,孤独感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重要的不可小觑的不利影响,并且大学生孤独感现象已非常普遍存在,长期的或严重的孤独感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孤独感除了对大学生个体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对整个家庭的和谐幸福,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通过对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和成人依恋不同类型及其具体表现的了解,可以发现其中有不少构成联系和影响的因素。本研究旨在现有研究上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帮助更多的大学生走出孤独,超越孤独,促进他们成长,使其逐步走向成熟。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随机选取淮阴师范学院在读大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250 份, 收回有效问卷205份, 问卷回收率为94%, 其中男生有95份,女生110份具体分布如表1

表一  被试分布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总数

女生 16 34 38 22 110

男生 26 15 24 30 95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把成人依恋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配合使用进行调查。

2.2.1  成人依恋量表

成人亲密关系经历(依恋)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 ],本研究采用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李同归和日本九州大学加藤和生共同修订的中国版的ECR 量表,分回避-亲近和焦虑-安全两个部分,包含有36 个项目,每个项目里的1-7分布对应极不符合-极符合。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2.2  UCLA 孤独量表

     UCLA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首版于1978年,Russell[ ]等人编制而成,曾经在1980年和1988年进行了两次修订,分别为第二版和第三版。本问卷调查所用量表第三版,该量表为自评量表,主要评价由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全量表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有4级频度评分:4=一直有此感:3=有时有此感;2=很少有此感觉;l=从未有此感觉。其中有9个条目反序记分,分数越高,孤独程度越高。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6412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