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分析研究+文献综述(7)

时间:2017-05-08 21:46来源:毕业论文
(2)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尽管1979年以后,我国的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的功能开始不断弱化,农民可以自由地进入城市,但是户籍制度依然对农民的身


(2)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尽管1979年以后,我国的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的功能开始不断弱化,农民可以“自由”地进入城市,但是户籍制度依然对农民的身份、就业、教育、生活水平等起到钳制作用,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即是受户籍制度影响的结果,没有城市户籍或离开户籍所在地的适龄儿童,不论这些孩子是在家乡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还是在城市出生且生活在城市,在所居城市很难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农民工子女基础教育被排斥在城市和乡村的教育体制之外,而被迫以体制外的市场化方式来解决。
(3)现行教育制度的制约。自1985年以来,我国义务教育体制经过三次改革:即“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三次改革,都始终坚持这“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户籍室享受义务教育的主要依据,实施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通过地方政府财政拨款进行配置地方政府是筹集经费。设置学校的主要部门。农民工子女具有明显的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分离的特点,使其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产生矛盾。一方面,流出地政府虽然对其户籍多在第的适龄儿接受义务教育富有完全责任,但跨地域的流动使流出地政府不便对这些流出本地的适龄儿童的就学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当外来学童随父母流动时,并没有也不可能降户籍所在地应对其投入的教育经费带到流出地流入地政府在法律上也不承担经费等主要责任。这样,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在对待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均处于“无责任”的境地。相应的教育法规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出现流入地政府与流出地政府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
5结论及建议
5.1结论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问题将进一步凸显,本人在研究过程中力图做到全面、深刻、透彻地反映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现状,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后,总结出一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环境做出改善。
5.1.1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受到主客观两角度因素制约,在全国混混烈烈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类学校教学中还只是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学校缺乏教学设施,加之教师水平有限,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年纪越高,表现越明显。
5.1.2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落后
农民工家庭在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上,有一个特点:一是重言传,轻身教。许多家长对子女提出合理要求,但在日常行为中自己却不拘小节,难让孩子信服;二是训斥多,表扬少。农民工家长工作繁忙,自身素质不高,往往以命令指责的形式教育子女,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但难于收效,往往适得其反。
5.1.3城市农民工子女是社会中弱势群体,得不到制度的保障
流动人口进入上海市,未能完全纳入属地管理,城市对流动人口的态度是经济接纳和社会沮洳的双重态度,在发展城市经济。填补空缺岗位时,流动人口成为吸纳对象,但是一旦要加强就业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行市容整治时,农民工又成为排斥的对象,城市没有真正转变观念,主动接纳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在制度和设施的安排上不时透露出拒入与排斥的态度。流动儿童从农村到城市,甚至是在城市出生,却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社区生活。在社区,他们很难与当地的邻里孩子交朋友,社区服务设施他们没有份,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他们不能参加,绝大多数的普通外来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是城市社区服务的盲点。父母经济上的贫困,使他们享受不到真正的城市进步文明生活;而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外的生存方式,使他们得不到社区的关怀,不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分析研究+文献综述(7):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664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