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志愿服务的回报
政府、社会或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志愿者的内在动力,使其迸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给予少量的补偿,志愿服务组织通过筹措资金或政府拨款,给予志愿者一定的交通费和餐饮费补贴,减少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经济负担,从而能够更加长久的进行志愿服务;二是志愿服务培训,通过开展培训课程,丰富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理论知识,开拓志愿者的眼界,增强志愿者的专项志愿服务能力;三是精神层面的满足,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奉献自己的时间及精力,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实现志愿者的社会价值,增强社会各界志愿者的认同感;四是政策性优惠,有关单位在招收公务员、招工、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录取优秀志愿者;五是志愿服务时数制度,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每一个小时都如数录入到志愿服务管理系统中,作为志愿者参与服务的一个记录,还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时数在相关的慈善商店兑换物品。
1.2.2 灵活有效的管理
政府、社会或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激励机制,规范志愿者的行为,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管理,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层面的管理:一是政府机构对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进行管理,营造一种管理激励的氛围,让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加有保障。二是志愿服务组织对所招募的志愿者进行管理,通过对志愿者使用激励措施来激励志愿者,提高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志愿者更加高效地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从而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质量,并帮助志愿者得到成长和历练。政府部门、志愿服务组织应当通过良好的管理激励机制为志愿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使其在志愿服务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增强对于志愿服务组织的归属感,达成其志愿服务的愿望。 文献综述
2. 杭州市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现状及不足
2.1 杭州市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概况
自1993年开展志愿服务行动以来,志愿服务已在杭州市范围开展23年,按照《杭州市志愿服务条例》进行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达到113万。志愿服务是一项需要倾注时间和精力的事业,它需要大量充满热情的志愿者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但是,仅有志愿者的参与热情无法将公益事业进行下去。志愿者活动在杭州还是一项新兴的社会公益活动,它需要来自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精心呵护,整个社会都要为志愿者的成长培育合适的土壤。
2.1.1 开展了志愿者注册登记、志愿服务培训工作
根据杭州市志愿服务条例的规定,遵循先培训再上岗的原则,参加任何活动的志愿者都需要先进行岗前培训,然后才能上岗服务,培训内容包括志愿服务基本理念及志愿服务礼仪规范等,大型赛会、活动等服务还会根据主办方以及赛会、活动的需求进行针对赛会、活动的培训,加入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者由所在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注册登记,每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都进行刷卡计时,志愿服务时数累积到一定程度可以在相关机构换取物品。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膨胀,人与人之间相处充满了功利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无法从物质的满足中得到心灵的愉悦,感到空虚,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得到心灵的满足,即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但是,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志愿者逐渐无法满足志愿服务的岗位要求,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志愿者缺乏志愿服务经验,志愿服务岗位技能欠缺,短时间之内难以适应不同服务岗位的工作要求,对于突发、紧急事件处理能力不足等方面。为了弥补志愿者的不足,提升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水平,杭州市常年开展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礼仪等培训,对大型赛会、活动的志愿者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开展相关培训,着重服务技能、方法及经验的穿手语培训,提升了志愿者的素质,提高了志愿者的适应性和工作能力,让志愿者能够更好的进行志愿服务,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杭州市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0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