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南通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分析(2)

时间:2021-10-14 20:46来源:毕业论文
1。2 研究综述 解登峰等学者对老年人进行了负性生活体验的差异分析,分析发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的性别、性格倾向、锻炼方法和子女数量有

1。2  研究综述

解登峰等学者对老年人进行了负性生活体验的差异分析,分析发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的性别、性格倾向、锻炼方法和子女数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唐建亮等医学专业人士从因身体问题前来就医的老年人处着手研究,发现老年人容易形成身体器官老化后心理压力增加,以致生理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的恶性循环。[ ]此外,老年人在有家人、同事、邻居的支持时,所受心理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明显降低,可见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之一。在不同区域老年人心理状况的研究成果中,有研究显示:城市中老年人多为高学历者,而在认知功能、抑郁、孤独、偏执、人际交往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心理问题症状比高中或中专、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更明显,因而城市老年人在心理情绪自我调控上略优与农村老年人。[ ]梁渊等学者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受传统思想影响,大多安于温饱,缺乏一定的精神生活,生活圈子一直安于一隅,缺少人际之间的沟通,这就导致老年人心中忧愁无法派遣。[ ]相较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生活习惯、卫生保健状况及生活质量较差,农村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多为空巢老人,缺乏子女的照顾和赡养,大多缺乏精神支撑。

城市老年人现今多为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模式,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上在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养老结构多元化的新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养老功能发挥作用,社会养老机构的管理和设施的不断完善,将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陈立新等人研究得出城市中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与邻居、朋友、同事谈心,向家人倾诉,获得各类精神支持。[ ]另外,城市老人退休后,更有机会能在社会上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有一笔额外的收入来补贴生活,这种经济持会大大提高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乡村老年人对家庭成员的依赖感要远远高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常年在家操持家务,经常会因一些家务琐事与子女或老伴甚至邻居发生矛盾,增加此类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同时韩露的研究揭示了虽然经济收入的高低和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明显的差异,但相较经济收入低的老年人而言,经济收入高的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会显得更为融洽,因为没有经济来源的老年人相应也增加了子女的经济负担,这无疑会增加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摩擦。[ ]

总的来说,现今对于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分析虽既有多角度的理论研究又有实地调查的具体分析,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需求分析单一,研究多为分析社会经济支持,而忽视了老年人社会参与、精神照顾支持等的需求研究。[ ]其次,关于特殊老年群体(空巢老人、灾区老人、移居老人等)的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与社会支持的专门研究少而零散,个人认为这类老人相比普通老年人更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将老年人心理状态与有关社会服务缺失的问题与现象用调查获得的数据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量和描述解释。定量,即为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研究通过科学的测量量表来测定受调查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以求出与个人、家庭、社会因素间的变化规律。本次调查发放定量研究200份问卷,回收200份问卷,回收率100%。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心理状态以及已得到和希望得到的社会服务四个部分。其中,基于老年人心理状态的调查,选择性地参考了《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这一世界著名心理测量量表,从老年人的知觉、感情、思想、意识和行动以及习惯、人际关系等多种角度,评定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本次调查选取南通市城区和农村的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采取偶遇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采取偶遇调查法中的“街头拦人法”和“空间抽样法”结合进行,除了在城乡街道进行偶遇性发放问卷之外,在养老机构中也进行了专门的问卷调查,以区分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服务现状。在调查过程中在城市和乡村用偶遇抽样方式分别做了100份问卷,以便对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群体的心理状况以及城乡社会支持方式做出区别分析。 南通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分析(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301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