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是网民关于现实社会中和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各种问题所表达的信 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在网络意见领袖的领导下,和网络群体效应的作 用下,产生具有相对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度 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性和非理性的成份。
2。2 衍生效应
目前,学术界对于衍生效应的定义多从信息异化角度出发,即是指原始舆情 在传播过程中,在信息异化作用下产生新舆情。衍生舆情同原始舆情互相融合、 互相作用产生的综合网络舆情将对社会造成新的衍生、次生影响。正如有学者描 述,“原始舆情演变过程中出现信息异化,例如虚假性、误导性、爆炸性信息元 素,使得原始舆情脱离原来的发展规律,产生衍生舆情,对原始舆论形成‘二次 影响’,成为支配原始舆情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衍生舆情形成后,使得 原生舆情复杂化、扩大化,与原始舆情一起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场,诱发人们思想 上的好奇、情绪起伏等,加深人对网络环境的依赖。”
2。3 情感共振
情感共振是指某件热点事件发生后,又发生类似事件,网民针对这两次事件 形成更大范围的讨论,甚至形成对此类事件的固有态度。比如“彭宇案”发生后, 再发生讹人老人的事件时,网民联想到“彭宇案”,针对这两个事件进行更激烈 的讨论,对摔倒老人产生不信任,从而产生不敢扶摔倒老人的现象。
情感共振的演变过程同样是原始舆情产生新舆情的过程,是衍生效应的一种现象。但衍生效应不一定产生情感共振。例如汶川大地震后各种网络谣言的产生 属于衍生效应,但并没有产生情感共振。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网络舆情研究
3。2 衍生效应研究
3。3 情感共振研究
4 情感共振的影响因素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网络舆情是由主体即舆情参与群体(含利益相关群 体)、网络舆情客体即事件本身、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渠道即媒介的信息传播等构 成,因此,情感共振的影响因素也可以从主体、客体以及信息传播渠道三个舆情 构成方面以及舆情环境来总结。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影响情感共振的因素主要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主体(意见领袖、网民、政府等),客体(事件本身),信 息传播渠道(媒介),环境因素。
4。1 主体因素
本节是在实践视野下,通过对“‘复旦投毒案’迁出‘朱令案’”这一情感 共振案例的实证分析,来讨论主体因素对情感共振的影响。
事件概况:
2013 年 4 月 15 日当天,一条名为“复旦大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入院”的 报道受到媒体及网友的广泛关注。4 月 15 日起有关“复旦投毒案”的报道持续 升温,4 月 16 日“朱令案”被迁出,在网络上形成了明显的舆情热点,对“复 旦投毒案”和“朱令案”的讨论成鼎沸之势。“防盗防火防舍友”、“惹谁都不 要惹舍友,谢谢同学不杀之恩”的调侃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仅新浪微博上的“微 话题”讨论就有超过 13 万条。文献综述
以复旦投毒案中的受害人“黄洋”和朱令案中的受害人“朱令”为关键词, 搜索案件发生当月的微指数整体趋势如下图:
图 4。1 关键词“黄洋”“朱令”在 2013。04。13 至 2013。05。19 的微指数整体趋势
事件进程实录:
2013 年 4 月 1 日,复旦大学 2010 级医科在读研究生黄洋因身体不适入院, 后病情严重,学校组织多次全市专家会诊,未发现病因,请警方介入。 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网民情感共振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6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