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1 日,警方在黄洋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
4 月 12 日,警方基本认定黄洋同寝室室友存在嫌疑,并将林森浩刑事拘留。
4 月 15 日晚,上海复旦大学利用官方微博就投毒事件做首次表态,同时“非 常痛心”通报了警方调查进展。
4 月 16 日下午,黄洋不治身亡,复旦大学官方微博“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 第一时间通报了该消息。当天“朱令案”被迁出,网友展开对两个事件的热烈讨 论。由于案件性质类似,一时间,有关朱令案的网络舆论出现井喷。
4 月 19 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 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
4 月 25 日,上海市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人杀人罪批准逮捕黄洋的室友林森 浩。
2013 年 5 月 3 日晚间,新浪微博官方屏蔽了“朱令”、“铊”、“孙维”等 案件关键词,所有认证用户被要求删除朱令事件相关的微博。同日,美国白宫网 站出现关于侦破朱令案的集体请愿,请愿称孙维有途径获得铊,是导致朱令中毒 的最大嫌疑人,此后更名并通过“婚姻欺诈”赴美,引起美国媒体的关注。5 月 6 日,新浪微博屏蔽解除。
2013 年 5 月 8 日,迫于互联网强大舆论压力,北京公安局通过其在新浪微博 的账号“@平安北京”发布了对朱令案件的回应。8 月至 9 月,朱令案律师团律 师在微博上发布最新案情,称已启动对清华的法律责任追究程序,校领导开始与 朱令父母接触。
2014 年 2 月中旬,复旦投毒案宣判,彼告人曾当庭表示“朱令案至今未破给 我直接刺激”,引发又一波关注高度,但随着复旦投毒案落下帷幕,关于“朱令 案”的舆论讨论渐渐转弱。
(注:“朱令案”是指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在校期间出现铊中毒的症状,导致 身体健康受到极大伤害的时间,该案最大嫌疑人为朱令室友孙维)
4。1。1 意见领袖
在网络传播中,意见领袖是网民的一部分,但又区别于普通网民,特别是指 那些在人际传播网络中能够为他人提供信息并对他人产生影响的活跃分子。由于 他们能够将信息传递给网民且能够影响他们,因此在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中,意见领袖的信息聚合、信息过滤、态度传递等功能不可小视。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图 4。2 复旦大学 2013。04。16 微博
图 4。3 关键词“黄洋”在 2013。04。14至 2013。04。18 的微指数趋势
在本文实例中,微博意见领袖“复旦大学”、“毛十八”(复旦 03 级毕业 生)、“上海二中院”、“玉娘娘 doctor”(事件受害人黄洋同学)、“丁香园”
(医疗行业)等都与案件本身相关性较大,他们的微博在事件发生初期被大量转 发,并迅速扩散传播。“复旦大学”于 2013。04。16 发出通报黄洋去世的微博(如
图 4。2 所示)后,转发量过 15 万,评论量 6 万,关键词“黄洋”的微指数在 2013。04。16
从前一天的 122 猛然上涨至 422,592(如图 4。3 所示),与意见领袖扩散事件的 时间一致。这些意见领袖在原始舆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舆情从舆论形成期 向舆论爆发期发展。
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网民情感共振研究(4):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6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