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调适和自信心培养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信心缺失现象分析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比列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近期一些心理调查发现,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人内地高校后表现出了不自信的心理,论文网主要表现为:自卑的心理;抑郁。焦虑的心理;交际困难产生的心理压力。自信心的缺失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所谓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己认为可达到的目标;它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标准。
自信心缺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有着自卑。抑郁。焦虑等共同点,严重的可能会因自卑而自闭,导致社交功能障碍,甚至会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信心缺乏的原因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
阿德勒从文化适应的过程揭示了文化适应的规律性,提出了文化适应的五阶段模式假说,分别是接触阶段。不统一阶段。否定阶段。自律阶段和独立阶段。而Berry则从文化抉择的角度提出了文化适应的四种模式,分别是消极固守。盲目顺应。积极整合和边缘化。
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高校后会对自己的处境进行归因,做出抉择,要么固守,要么顺从,要么整合,要么被边缘化,这些都决定了他们能否顺利地度过文化适应的五个阶段,由不适应达到适应。然而,如果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停滞在了这五个阶段中的其中一个,就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渐渐地失去了应付各种情景的自信。
(二)语言障碍导致的学习压力
在大学生活的初始阶段,语言障碍无疑会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因此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部分具有消极认同的民族学生总是以消极颓废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族群,他们对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和历史传统充满自卑,对自己的民族属性背负着一种沉重的卑下感,不敢在众人面前说本族语言,有的甚至会认为本族人智力低下,天生不如人。这样的观念必然会影响其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三)文化差异造成的人际交往困难
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交际困难表现在不懂交际的技巧与原则,不会与人沟通,不会独立生活。有的因自卑而自闭,有的为了交际而牺牲原则等等。
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就接受着本民族文化习俗的熏陶,在他们的情感中早已建立起了与本民族文化背景相符的动力定型结构,动力定型的维持与破坏可直接引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愉快或痛苦的情绪体验。另一方面,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因此,经济和文化两方面的差异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文化定型结构,而因此体现出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宗教文化方面的差异往往会使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剧,产生对交往的回避。恐惧,在交往过程中不自信,交往的范围日益狭小,并且对别人的言谈举止特别敏感,容易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人际问题上升到族群问题。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调适和自信心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采用贴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学方式
教学既要重视各民族文化差异,如教学内容要尽量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需要,还应考虑民族感情,利用少数民族学生易兴奋。好激动的特点,寻找各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的激励之源,引起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学习上找回自信。
(二)积极心理调适
积极心理学主张通过积极因素的挖掘与构建,增强人们的力量感,预防并克服心理问题。积极心理调适,首先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心理适应问题形成积极的认知。其次,要挖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因素,增强其文化适应中的自我价值感。教育者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取向,努力挖掘各族学生的积极人格因素,增强其自我价值感和民族自豪感。在这种自信的支撑下,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成为自我调适和自我改变的主人,通过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文化不适应问题。最后,要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增强文化适应中的心理弹性。减少他们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更要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仅要减少他们学习中的自卑感,更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三)组织团体心理咨询和团体活动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即咨询员根据求询者问题的相似性,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实践证明,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信心。对大学生人格因素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针对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较为保守。封闭的心理特点,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课外团体活动,提供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集体生活的机会,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大学生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2007年,刘桂芬,王智对右江民族医61名大学生以团体的形式进行自信心训练。在团体活动前。结束时及结束四个月后,前后共三次对学生进行16PF人格因素量表测试,将测量得分进行前后比较。结果发现,成员在团体训练后,焦虑程度显著降低,适应性明显增强;情绪趋于稳定和成熟,内向与外向显著向外向型方向改变,向理智。沉着安详方向发展,自信心明显增强。这一实验证明了多参加团体活动对人格因素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调适和自信心培养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學生的心理调适和自信心培养【214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