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浅谈小學古诗教學【1745字】

时间:2023-03-28 22:50来源:毕业论文
浅谈小學古诗教學【1745字】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古代诗歌以精炼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优美的意境,而深受人们喜爱。它既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与再现,更是小学语文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古代诗歌以精炼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优美的意境,而深受人们喜爱。它既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与再现,更是小学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组成。小学古代诗歌的教学也因此有着其独特之处,今天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谈我对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体会。

论文网>一。了解背景,缩小时空差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缩小时空差,是学习古诗必不可少的一步。如示儿一诗中,如果把陆游的生平以及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在课前给学生做一个介绍,那么学生就会更容易把握诗文所表达的感情。这样学生对作者的爱国情怀的理解就显得自然,正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背景的介绍对于诗文的讲解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从而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的语言

在古诗的课堂教学中,切不可以词解词,即以一大堆抽象的概念去注释某个词。要联系上下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浅化“字词。如在韩愈笔下的早春一诗中,一个酥“字,使人仿佛看见蒙蒙细雨飘洒,如酥油一般滋润大地,一派活鲜鲜的大好春光展现在人们眼前。一个无“字写出了在细雨之下。山坡上。田野里,远远望去,刚返青的草儿一片新绿,秀色可人,令人赏心悦目。可是当你兴冲冲走近前去,绿色却消失了,哦,原来草儿刚刚发芽,草色还很浅。作者运用这个无“字,把早春这种奇特的景色刻画得惟妙惟肖。可是如果老师只是要求学生仅仅了解酥“和无“的字面意思的话,那就割裂了诗歌的美,对后面深入感悟诗歌意境是很不利的。

三。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感悟诗的意境

意境是诗的灵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启发学生凭借想象深入诗的意境中,具体并逐步深入地理解诗的内容,感悟诗歌的意境。具?w的可以从下面两点入手。

1。通过提问。谈话,引导观察,诱发想象

例如,在教学题临安邸这样的古诗时,我们除了引导学生体会诗文中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耽于安乐的社会现状外,更要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关心民族命运。鞭笞社会现状的爱国情怀。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诱发想象。

同学们,你们看诗中描写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呢?又看到了什么?“此情此景,作者想到了什么?表达了他内心的什么情感?“

2。通过扩写等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古诗内容,深化对古诗的理解

古诗因受格律的限制,要用极其有限的词句来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从而使诗歌具有语言凝练。内容跳跃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古诗内容进行补充,加强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感悟,藉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教师可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作者为什么去寻隐者?在松下见到童子时问了些什么?童子是怎么回答的?当时周围的环境怎样?童子说不知道师傅在哪里时作者的心情怎样?故事的结果如何?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进行独立的思考,也就很容易感悟到诗的意境了。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这首诗歌改写成简短的记叙文,这不但深化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四。指导好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古诗句式工整,意境优美,韵律铿锵,读来朗朗上口。有人说:诗是有声的画。“指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感情朗读,能帮助学生体会诗的音乐美,也有助于把握古诗内容和情感,并借以增强诗的教育影响。在指导朗读时,教师要做好师范,帮助学生把握好节奏和韵调,从而吸引学生,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当然学生朗读时,不同诗句的重音。节奏。停顿。速度。音调等方面的指导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帮助学生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最终独立掌握这种能力。对于朗读方法的训练,即可以一人读大家听,再共同评,也可以齐读或分批组合读,边读边体味,这样一步步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中,从而真真正正地品味诗歌的

美来。

教无定法,同一首古诗,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教学设计,也会有着不同的教学表达,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对于那些优秀的。独特的教学方法,还是需要我们虚心地学习和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只有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把古诗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才能极尽所能地把古诗的美展现给学生,才能把这一文学精华的种子深植到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爱上它,并开出灿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浅谈小學古诗教學【174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375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