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學语文阅读教學第一課时洧效教學的探讨【2349字】

时间:2023-04-06 11:50来源:毕业论文
小學语文阅读教學第一課时洧效教學的探讨【2349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有效教学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有效教学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65-0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最有效的思考过程,即以本篇文章为基础为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在未来的课时论文网中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无论是现代的新课改。新课标等教育改革制度,还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都要从第一课时的引发学习开始,而学生最后要做的也是接到在第一课时中遇到的问题。而小学学生,因为玩乐心较重,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有效性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正确引导学生进入到的学习积极的状态中。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当是把属于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而不是把语文教学当做背“,包括反复的背诵现代文。古文。诗词等,这样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的大脑产生疲劳感,心理产生厌烦感。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使用背诵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这就令小学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失去了感受文学魅力的机会,让原本丰富多彩的文学变得沉重而无味。有的老师在语文教学第一课时中的提问,过于简单,提问的方式则是直接在询问学生答案,比如:谁能翻译这句话。这首诗,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而当学生思考的时候陷入瓶颈的时候,老师没有帮助学生思考,而是直接公布的答案,并且设定了一个固定的答案,这让学生失去的探究语文知识的乐趣。第一课时的教学的核心与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建立自主学习意识的开始,但有的老师提出的问题,却过于表面,没有让学生真正认清该问题涉及到的语文知识的真意。比如:当在询问古诗词的含义时,大部分学生只说出了诗词的字面意思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情,但却忽略了诗词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气节及思想,对于作者的经历只是草草带过,因为只有深刻了解了作者的经历和思想才可以看清其作品的内在。语文第一课时,应当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入口,一个令学生可以进入文学内在并感受和探索其含义的入口。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

(一)丰富课本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本因容量有限,所以无法达到面面俱到,很多小学学生在学习散文等文章时,只了解到了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但对于作者为何要这样写,即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学生就不太清楚。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应以语文课本为中心,向外扩展,对每一篇文章进行全面的解读。比如:在讲到鲁迅的文章时,为了令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理解文章的意义,在讲课时,可以加入对鲁迅成长经历以及时代背景的讲解,学生通过了解鲁迅的性格和其知识结构,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创作出的文章,就可以了解到文章具体的时代意义,在讲到古诗词。文言文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大部分的古代文人,所创作的古文。诗词,都是有感而发,创作的灵感可能在一瞬间出现,这样老师对前因进行全面的讲述后,学生就可以更加清晰的感受到古文。诗词中所包含的作者的灵魂和思想,当学生有了足够的理解,在记忆方面也自然的会牢固许多。同时还减轻了古文与现代学生之间因年代久远而产生的距离感。

(二)启发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话虽然未必正确,却说明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语文。文学,不是一个人的学习,而是不同人思想的相互影响,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也不应局限于一个人的提问,小组讨论很多老师都用过,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没有学会不带情绪。不带个人喜好的去看问题。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阵营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作答,但这里需要注意,分阵营的时候,不是以学生自己支持的观点而分,而是以与学生相反的观点来划分正反双方,以此让学生学会客观的分析问题。

比如:在讲到愚公移山的时候,往往是把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放在绝对的正面,而智叟则是反面。但以现代教育和文化发展来看,愚公单方面的决定了自己子子孙孙未来的生活,这属于旧社会的思想,不利于现代小学学生的成长。针对这方面,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辩论。而辩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正常的辩论,学生可以表达自己支持的观点,第二部分则是交换观点,以此来让学生学会理性的客观的思考和学习。而老师则可以通过第一课时中学生的辩论来收集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老师接下来的教学课时做好了铺垫。通过客观的提问,来让学生学会客观的思考和客观的辩论。交流,这样可以令学生更全面的运用自己的知识以及更灵活的思考。老师的提问,最怕的是学生会出现统一的思想和答案,而不同的思考和想法,不代表相反和对立的想法,学生的思考可以相近,因为相近也意味着更加的准确。

(三)主动思考,拉近学生与语文教学的距离

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自我表达。自主学习意识,就拿出课堂上的前五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或简短的诗词,并且简述学生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看法,但部分学生因为本身对语文兴趣不大,所以找的语文知识,都是同学代替找的,或是通过网络上以完成任务的心态随便找的。这只是看似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现象,实质上学生的学习态度依然依附于老师,离开了老师的安排和吩咐,学生又会变回原样。所以老师在规定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文知识时,应当最大限度的扩大范围,其内容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如:科幻。悬疑。探险等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以此拉近学生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距离,提高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语文第一课时的有效性教学,老师需要注意对于学生心态的把握,在开始一篇新文章的时候,应引导学生的思想进入到新课中,而不是单一的打开教材,开始新的课文。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不会在一堂语文教学中就体现出其效果,并且老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令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一直促进小学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有效教学的探讨

小學语文阅读教學第一課时洧效教學的探讨【2349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734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