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数据处理 9
三 调查结果分析 9
(一) 小学生信任量表源Y于Y优E尔Y论L文W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和马氏分数的描述统计 9
(二) 小学生的信赖水平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10
(三) 小学生的马氏分数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11
(四) 信任倾向和信任行为之间的点二列相关分析 11
(五) 马氏分数和信任行为之间的点二列相关分析 11
(六) 信任倾向、马氏分数与信任行为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2
(七) 信任倾向、马氏分数与信任回馈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2
四 讨论与分析 14
五 研究不足和展望 15
六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一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波兰社会学家Piotr Sztompka认为,如果没有信任,我们早已习以为常并认为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也是无法进行的[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范围和深度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几乎每天都可能与陌生人打交道,因此,在如今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即人际信任(Interpersonal Trust, IT),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问题。
人际信任为人们顺利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不仅仅是心理学,还有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从其学科自身立意的角度对人际信任展开了研究。有研究发现,相对而言,人际信任程度较高的个体较少有内心冲突或精神失常,他们较少说谎和欺骗他人,也很少表现出偷窃行为;他们更愿意结识朋友,合作意识更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更多地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易为他人喜欢和尊重。所以说,人际信任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幸福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From优Y尔E论W文W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小学阶段的孩子开始真正的进行大规模的人际交往,是孩子形成和发展人际信任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人际信任水平,才能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小学阶段的儿童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二) 信任概念及其相关研究
Deutsch采用囚徒困境的范式首先阐释了信任的定义,他认为信任是个体对对方带来积极结果的信心大于消极结果的一种预期[2]。Erikson作为发展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先驱, 最先对信任做出定义——“信任是一种对于自我和世界的基本信任感”。这种基本信任感是感觉性的、前逻辑的,是在潜意识状态中起作用的,其影响具有普遍性[3]。
此后,研究者对儿童信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有一个理论是由学者Rotter 等人提出的,被称为“信任的社会学习理论”。这一理论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Rotter认为,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Generalized expectancy)[4]。这种期望从生命早期开始发展,经过不断的社会学习,到成人期后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5]。我国学者杨中芳、彭泗清则认为人际信任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双方对对方能够履行他所托付的义务及责任的一种保障感[6]。2003年,在学者王丽在研究中得到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的结论。王丽将人的自尊心设置为核心变量。而自尊心则是通过影响人的信任水平间接影响到研究主体。 小学儿童的人际信任水平和信任行为(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2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