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也是有所体现的。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越来越多的引进了生命教育这一思想。引进的原因,也有受到1997年以来台湾频发的校园暴力和自杀事件的影响。以台湾的“生命教育”课为例,根据单元内容安排和教材目标,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从欣赏生命、应变与生存、生死尊严、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等单元内容中,不难看出“生命教育”不仅存在狭义的生死涵义,还有广义的涵义,即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我们可以认为生命教育主要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
2。生命化教育
生命化教育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可以说是对于生命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当然也有人提出生命化教育是根植于中国本土的,它最早来源于我国古代的思想。比如道家的“贵己重生” 思想,它强调了个体的生命价值与生存的意义。儒家主张的“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也是表明遵循自然生命的属性,成全所有的生命并且点化和润泽生命。这些生命意识的出现,可以称之为生命化教育的理论基础。而中国近代意义上关于“生命化教育”的提出来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学者张文质和黄克剑在对话中提出“教育是对人的成全”。随后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加入其中来实践这一理论,教育理论界也开始了对于生命化教育的关注。
“什么是生命化教育?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就是: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在生命化教育中,教育应该指向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把个体自身的独特性释放出来,在教育过程中以生命为出发点,根据生命的特征和需求,去创造条件,健全、成全不同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
首先,它是对更可能健全的生命的成全。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我们需要敬畏和尊重生命,而不是因为一点小事就放弃生命。无论是他人还是自己的生命都是需要尊重的,这一点与生命教育的主张是较为重合的。人生来自由而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由人们自己对于生活的认知造成的。当一个人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当中去追逐与实现生命的价值,那么即使是现状与出身并不出色的人,也是有着无限的可能。教育是成才还是成人?我们追逐成才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成人。生命化教育中,也许当时学生并没有直接有所感悟的收获,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天这种教育潜移默化中发挥了作用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生命化教育是引导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有尊严的生活,是为成全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
其次,它是随顺人的生命,尊重个性的自然教育。自然生命的发展有其一定的规律,对于生命我们要做到不是首先想要去改变它,而是依据规律顺其自然地发展。每个生命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生命之间必然有差异,需要明确的是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固执的想要改变生命的特性是不理智的选择。木桶的短板理论运用在教育人上面,培养全面的人才,得到的结果是生产一批批机械化的没有思想的生命。这里要提到和谐发展理论中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解释,它主要指人的个性的充分展现和需要的充分满足,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生命各方面都齐头并进的发展。依据这一理论,生命化教育提倡个性化的扬长避短的教育,就是在成全生命不同的发展目标,释放生命的独特性。而这种针对不同的特性的尊重教育,与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在教育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选择恰当的方法去加以引导,成全人的独特秉性,是生命化教育的内涵之一。在这其中,选择恰当的方法即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生命化、顺遂自然。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生命个体,教育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是随时变化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生命化教育的过程不是立刻就可以显现出来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种缓慢而不急功近利的方式让教育变得精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生命化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