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时间大都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九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实习生除了要完成实习小学指导老师每天安排的实习任务,还要完成一项调查报告研究,并要经常跟随指导老师去听实习学校组织的公开课、参与评课等活动,课下还要认真准备教学设计,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此外,实习时间与国家研究生考试复习时间相冲突,考研学生的复习时间被打乱,也无法在实习学校安心实习,即便有同学会在与指导老师协商过后不用去学校实习,却给高校带来组织实习工作上的很大困难,那么实习效果自然不理想;实习生本身也承担着很重的任务与压力,加上实习时间又短,得到的锻炼机会本来就少,即使课后反思的再好,却很难有机会再次上台去改正,实习质量无法保证;实习生固定跟班实习,这就导致实习生没机会上各个学段的课程,不能了解各学段的学生学习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分析错误等问题,也影响着教育实习的质量。
2。5教育实习评价体系不完善 论文网
教育实习评价是对实习生就实习期间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的一项综合评价,是由带队老师、指导老师和小组组长共同给出。指导老师只是根据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写出评价并打出等级,并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来进行参考,每个指导老师评定成绩标准的尺度不一致,这样就会造成实习成绩出现很大的差异;带队老师和小组组长对实习生的表现了解不够全面,全凭主观上给出评判,这样会出现小组内成员的实习成绩不分上下;在实习期间表现差、付出少的同学和表现好、付出多的同学得到的评价结果是一样的,甚至出现能力很强的实习生的实习成绩竟比能力差的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还要低。调查结果也确实显示出大约30%的同学认为自己得到的评价与实际付出没有成正比,这样自然无法完全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实习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 完善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的对策
3。1强化实习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技能
强化实习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学院为小学教育师范专业学生探索出一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是指把学生的发展作为组织实践活动的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交给实习生自己去探索多种多样的实习形式;组织实习生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完成实习期间的各项任务,实习结束时可按照学院给出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实习结果进行打分;同时,也应加强对实习生在校期间主动性的培养和锻炼,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实习期间要求实习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要做到为人师表。许多实习生在参加实习工作中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实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此,高校应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全民素质提高的关键性作用,真正作为实习活动的主体去完成实习活动。
高校为了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已经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水平,还应更加注重培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领导课外活动的技能;除了需要学习一定的理论课程之外,还要增加更多的实践课程,只有经过一定的实践才能全面提升学生教学技能并能及时做出调整。在实习学校和小学生交往时,实习生要认真观察该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地方要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并在课下及时纠正。指导老师安排的设计教学任务要按时认真完成,只有在对教材、学情及教学方法有了一定分析的情况下,课堂上才能充分展现出小学教育专业技能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当然,高校也可以整理出往届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生们总结得出来的经验与心得,交给实习生们相互交流与学习,相信他们定能够从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实习方法与实习计划,从而提高实习质量。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问题和对策(4):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9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