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浅谈幼儿的分享行为(2)

时间:2024-03-26 21:49来源:毕业论文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分享的意识也就比较薄弱,没有兄弟姐妹与他们共享玩具、食物,也就缺少了一个学习分享的机会。在人际交往方面,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分享的意识也就比较薄弱,没有兄弟姐妹与他们共享玩具、食物,也就缺少了一个学习分享的机会。在人际交往方面,很多幼儿也缺少一些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和技巧,例如在小朋友区域游戏时,很多幼儿不会运用交换玩具、分享玩具的简单技巧来让自己加入同伴游戏或是吸引别的伙伴加入自己的游戏。因此,分析现阶段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提出有改善意义的对策变得尤为重要。

2 分享行为的概述

2。1 分享行为的含义

幼儿分享行为的内涵与概念往往包含在幼儿的亲社会中,就目前来说,对分享行为没有明确的定义。林崇德在《发展心理学》一书提出: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意的行为和趋向,如安慰、帮助、合作、分享、谦让等[ ]。廖全明将分享行为定义为人们把属于自己的物品、权利、某种思想或情感与别人共同享用的行为,是助人行为之外的亲社会行为的另一个重要范畴[ ]。张莉认为分享行为就是指儿童在集体生活中,能够把自己的情感、玩具或食物与同伴、他人一起分享[ ]。通过总结前人对分享行为的定义,笔者将分享行为定义为:幼儿的分享行为指幼儿不独自占用、和别人共同享有某种资源,做有利于他人的行为。

2。2 分享行为发展的特点

2。2。1 从年龄来看,幼儿的分享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在幼儿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发展,表现为更愿意和同伴一起玩玩具。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最少,他们更多的时候是独自游戏,并且独占行为严重,经常会争夺玩具。中班其次,这时期的幼儿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交往技巧,会用交换玩具、介绍自己的方式加入同伴游戏,他们也了解同伴游戏比独自游戏能得到更大的乐趣。大班幼儿的分享行为最多,他们在看到别人有需要时,会更愿意做出分享的行为。

2。2。2 从分享的对象看,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倾向于老师和家长

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与长辈之间的分享次数和频率明显高于与同龄人之间的分享。在同样的情境下,幼儿在被要求分享玩具的时候,如果对象是成人,得到肯定的答复居多,相对的同伴的请求往往他们会忽视或者拒绝分享。

2。2。3 从分享的物品看,幼儿更愿意分享玩具而不是食物

幼儿分享的物品类型之间也存在着差异,他们对于食物的执着明显高于对玩具的执着。在碰到老师分东西的时候,如果一名幼儿被分的数量多了,会引起其他幼儿的不满。而对象是食物时,不满的声音会变多,他们更倾向于食物上的均分。

3 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

3。1 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导致幼儿自私论文网

现代家庭出现了“4+2+1”模式,即:四位老人+夫妻两人+一个孩子,这样的家庭模式很容易造成所有人围着孩子转的现象。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主要有三种:第一是家长没有树立培养幼儿分享的意识,家长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家中一切好玩的好吃的都是孩子的。幼儿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属于他的,加上成人没有做出要求,幼儿根本不会想到要分享。第二是溺爱,孩子想要什么就马上满足他的要求,即使一开始拒绝了孩子的要求,但只要孩子一哭闹,家长马上“妥协”。长此以往,幼儿很容易养成自私的行为习惯,做事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感受,这也会给幼儿以后的人际交往带来不好的影响。第三是错误的培养方式,有的家长可能意识到要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但是他们用的方法不正确。当幼儿不愿意分享时,家长会用说教、指责的方式去强制幼儿分享,以成人的角度去思考幼儿的行为,这样非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幼儿对分享产生厌烦的心理,以后会更不愿意和同伴分享。 浅谈幼儿的分享行为(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20300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