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的思考(2)

时间:2021-08-31 21:14来源:毕业论文
7 3.2.3掌握差异因材施教 7 3.3课堂 管理 的双向性 8 3.3.1民主的管理方式 8 3.3.2科学引导自我管理 8 2 小学课堂教育边缘人现象分析 8 3.4积极控制学生的违纪行

7

3.2.3掌握差异因材施教 7

3.3课堂管理的双向性 8

3.3.1民主的管理方式 8

3.3.2科学引导自我管理 8

2 小学课堂教育“边缘人”现象分析 8

3.4积极控制学生的违纪行为 8

3.4.1果断有效处理课堂违纪 8

3.4.2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1 前言

在现如今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更加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发展以及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来说,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新型社会人才,以此推论,当有的学生在讲台上展示着闪烁着哲理性的思辨,有的学生热情洋溢地进行朗诵时,这些学生便更容易抓住老师的眼球,成为“自主”的标签和典型,而游离在课堂外或者做小动作亦或考试“拖后腿”的学生理所当然地被忽视,从而成为课堂上的边缘人。论文网

针对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边缘人”的这一现象,本文从学生本人、教师、家庭和社会这几个主要方面来阐述小学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运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理论知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逐步剖析和解决这一现象,从而将这些学习的边缘人唤回主体队伍,让他们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 小学课堂教育“边缘人”现象分析

    “边缘人”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K·勒提出,泛指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处于群体之间的人。这一类人往往游离于大众群体之外,多难容于世,少有人理解。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在课堂教学中未被师生接受或因为各种原因游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人。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更容易将目光集中到这一类有着“闪光点”的学生身上,从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平平或者表现不佳的学生,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现象,由这个问题衍生引发思考。

    有一次去听一位老师的公开课,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讨论个不停。有的小组的同学讨论地很激烈,有的组的学生只是在安静地聆听,并没有参与到讨论的话题中。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A学生的学习效率应该是最低的。在活动过程中,A同学走神了至少六次,两次低头玩桌上的橡皮擦和钢笔,两次底下头摸桌肚里的书包,两次反动不相干的书籍。B同学走神了三次,两次发呆,一次摆弄桌上的小玩意而。C同学和D同学平时成绩很优异,上课也比较随性,一般感兴趣的便会参与其中,比感兴趣的就做自己的事情,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这是一些比较典型的课堂“边缘人”现象。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的普遍存在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根据调查显示“边缘人”一般占班级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甚至有的课堂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三十。

根据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本真的阐述,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边缘人”有以下几种特征。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来看,课堂边缘的学生多表现为畏缩沉默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这些学生往往不敢直视老师的目光,在课堂上一般保持沉默,不捣乱但也无法融入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等。从课堂“边缘人”的本质属性来看,其具有时间上的稳定性。课堂“边缘人”问题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一个问题,学生一直游离在课堂中心之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慢慢走向边缘化。最后一个特征是其发展的可逆性,虽然“边缘人”在时间上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也受着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由量变引起的质变是可逆的。一方面课堂“边缘人”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并不代表他们永远就是“边缘人”。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边缘人”是随时可能变动的,因为外界环境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家长、学校、社会都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如上述事例中的C同学和D同学,只要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便会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这时他们便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边缘人”。如何带领这些游离在课堂之外的学生回归课堂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便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的思考(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122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