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2。1 体验式学习的界定
“体验”是最新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新的课程价值取向。“体验”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出现了好多次。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结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本门学科的特点,增强课程中的过程和体验的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踊跃思考、勤于实践、善于合作,主动探究,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枯燥的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查找、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寻求新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体验式学习是一种现代的学习方式,包括认知、情感等范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成为增长知识的过程,更成为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体验式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获取知识、亲自感受体验的一种学习方法并获得一定经历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生活经验,体会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感,从中感受到源于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学生个体的情感丰富与发展过程同步,从而感受到生命活动带来的兴奋和快乐。文献综述
2。2 体验式学习的意义
小学语文学习过去一直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这不仅仅忽视了小学生们的个性差异,更打击了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新推出的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能够有效地体现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展现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并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深层次的了解其背后隐含的深刻意义,使语文学习成为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一项活动。
体验式学习是人解放自身的一种方式。通过体验式学习,学生可以打破课本、课堂的局限,走出课堂,放眼周围一切事物,开拓视野,拓宽自己的思维;教师也可以解放自己,不再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他们只需要为学生指明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式学习也是学生自己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它把学生放在思考的中心,强调学生发展,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对知识有着属于自己的理解。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问题情境中激烈的讨论,学生们会充满激情,积极主动的思考,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成果。目前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在教育界得到了不错的评价,它不仅体现了老师的教学成果,也考虑到了学生们自身的个性差异。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是在完善了传统语文学习的不足的基础上,吸收小学语文教育新的精髓而得到的具有时代性与实用性特点并存的一种学习方式。
3 体验式学习提出的相关依据
3。1 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将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阶段。7—12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正好是小学阶段,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它的特点是开始进行心理运算,能够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互反、逆反、传递等可逆运算。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在推理上、逻辑和问题解决方面已经超过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抽象的语言推理还不能进行,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帮助。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已经获得了量和数的守恒,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是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只要内容的选择适当,就可以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育必定会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学习运用的不足和建议(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