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政策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产业政策不完整。汽车是一个具有强烈外部性的产业,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将产生一系列的环保。能源。交通等相关问题,因此,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政策应既涵盖制造领域,又涵盖环保。能源和论文网交通等相关领域。但是现行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仅仅局限于汽车制造这个领域,是不完整的,无法实现如此庞大的政策需求。第二,产业政策带有极强的保护性色彩。汽车制造属于竞争性领域,政府只需要关注安全。节能。环保等外部性问题,至于由谁生产,生产什么车型,售价如何则应由企业和市场决定。但是中国长期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批和目录制管理,民营资本在整车项目上面临极高的准入壁垒。尽管中国已经废止汽车目录,实行公告制管理,但是这一改革措施除了简化省一级的申报手续和改每年公告一次为每月公告一次外,并没有体现出减少对企业的政策控制从而放开市场竞争的意图。尽管一直被称为准轿车的吉利。悦达和中华轿车已经获准在全国销售,但是从新汽车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对大型汽车集团。战略联盟的定位描述中不难看出,新汽车产业政策其实不鼓励民营资本大规模进入汽车制造业,多元化的资本进入汽车行业还将受到较强的限制。这两个问题的长期存在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社会不公正和经济效率下降等后果,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不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首先,将加重资源耗竭的趋势。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将必然导致对耕地资源需求的增加,如扩建。增建道路。增修停车场等。目前,中国家用轿车的保有量为489万辆,据估计,到2010年和2020年这一数字将分别增加到1466万辆和7200万辆,届时全国汽车保有量将高达1。3亿辆。假设高峰时段出车率为40百分号,可以推算出,这些汽车仅直接用地就为50万公顷,更为严重的是将刺激城市居民住宅郊区化,使城区面积大幅度增加,根据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这个增加值是其直接用地量的几十倍。这还不包括未来多达8亿的农村人口拥有的小汽车所带来的耕地浪费。而耕地资源属于生存资源“,即人类生存最不可缺少的因素。若汽车产业政策盲目鼓励产业增长,不充分考虑该产业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关系,是必将面临生存问题的严重挑战。
此外,的能源储备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自1993年开始,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现在石油消费的1/3依赖进口。过分依赖进口,将严重危及国家的石油安全,而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无疑将加速这一趋势。2000年机动车所消耗的石油约占全国总石油消费的1/3,而据预测,2010年和2020年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将直线上升,分别达到将占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百分号和57百分号。因此,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与缓解能源消耗是汽车产业政策不容回避的一对矛盾。
其次,小汽车产品的消费具有外部性,即空气和噪音等污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市区,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据国家环保总局预测,2005年机动车尾气排放在城市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将达到79百分号左右,城市污染正从煤烟型污染向汽车尾气型污染转化。
汽车排放污染大的原因除人口密度大,汽车数量剧增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长时期的高度保护政策导致的汽车生产技术和环保标准落后。汽车性能差。使用年限过长。车用燃油品质差等问题。资料显示,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落后近10年,并且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即使是达到排放标准的汽车,其排放的一氧化碳数量也是欧洲车辆的两倍左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数量是欧洲车辆的3倍以上。与美国标准相比,一氧化碳排放量上限高出56百分号,氮氧化物高出32百分号,碳氢化合物则高出3倍以上。而大气污染的成本及其造成的损失是极其高昂的。据世界银行估计,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医疗成本增加以及工人生病丧失生产力使中国GDP被抵消掉5百分号。因此,若将环境保护问题置于汽车产业政策之外,汽车产业增长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将只是繁荣的幻象。
二。不利于实现社会进步
首先,高度保护性的产业政策不利于实现社会公正。近年来,小汽车产业的利润占机械行业的利润近六成,被称为带动中国GDP增长的支柱产业。但是这一高额利润是在政府保护性政策创造的不公平竞争当中通过垄断获得的,并且绝大多数留在该产业内部,以该产业工人的高额工资和高福利的形式出现,广大消费者利益没有得到体现。相比之下,中国家电业的市场化程度远高于汽车产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海尔。长虹等企业的利润率很低,但整个民族从自由竞争实现的低价优质服务的产品中获益,社会财富得到了公正的分配。
此外,由于审批制是同权力结合在一起的,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等基本被少数权力部门和个人控制,项目在高度垄断。封闭的状态下层层审批,缺乏有效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寻租活动由此产生,导致财富分配不公,社会风气败坏。
汽车产业如果不能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平台上进行公正竞争,那么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意义就是让人怀疑的,更有可能是社会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和财富分配的不公。
其次,不完整的产业政策影响社会发展。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公共交通严重滞后,交通管理不善等问题,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汽车产业发展乃至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自80年代以来,全国31座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大部分交通流量负荷接近饱和,有的城市中心地区交通已接近半瘫痪状况,特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时速已由过去的20公里左右下降到现在的12公里左右,相当于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每年因交通拥堵,交通效率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运输和交通效率的下降还加大了财政负担,仅北京2003年缓解交通拥堵的投入就高达350亿元;同时,交通事故有增无减。近年来交通事故死亡率高居世界第一,2003年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同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理的一般以上交通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此外,交通拥堵带来的汽车怠速运转还加重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因此,如果产业政策与城市和交通规划长期不配套,交通拥堵问题将进一步严重阻碍社会进步与发展。
三。不利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有人说,发展汽车产业,特别是小汽车工业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在其还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应对其进行保护。但事实上,汽车产业落后的现状正是长期进行高度保护的后果。
[1][2]下一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汽车产业政策【2532字】: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14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