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它不仅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处于上升的趋势,现如今农村耕地越来越少,而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耕地越来越少,这已经成为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建设用地的扩张可以表现为农业用地减少和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剧烈变化。[1]城市化的建设用地集聚着大量的人口,工业,交通,等等,这就意味着城市也是一个高耗能、碳排放量最高的聚集地。有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区域大约消耗世界67%的能源,并产生71%的二氧化碳[2],因此,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城市能否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
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高达100亿吨,约占全球的1/3[4]。如何降低碳的排放已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了。我国著名学者侯建,郭茹等都提出了许多节能减排的策略。比如:郭茹提出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科技过程及发展低碳经济等策略 [5]。如今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谋求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该从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交通系统结构等多方面着手,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是由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演化的结果[6],如何优化城市结构和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对节能、降低碳排放以及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城市交通部分也不例外。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有多种多样,本文则是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型,因为,目前有相关研究表明,紧凑型城市空间形态有利于降低碳的排放量,同时它也是衡量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城市规模方面,本文研究的是城市人口、城市经济规模。土地利用结构和交通系统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巨大,本文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在城市中碳的排放主要有交通、生活、生产、工业等等这些方面,且在碳的排放结构中,它们占的比重较大,建立起它们与碳的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用来分析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碳排放之间的影响,再加以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来降低城市碳的排放,解决城市低碳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的价值。
2 研究的区域和方法
2。1 研究的区域文献综述
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把六朝的古都南京作为省会,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总面积约为10。72万平方公里,地跨长江、淮河,又有京杭大运河穿梭其中,这给现代江苏省的经济、文化、教育等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江苏省又与上海、浙江、山东、安徽这些发的地区挨得很近,使得江苏省不仅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在全国处于领跑的位置,所以根据江苏省人口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为7976。3万人,人均GDP高达87995元人民币,2015年13个地级市GDP全部进入中国前100名。江苏省引进了全世界各种的知名企业,加快了本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加快了江苏省的能源消耗和土地的加快利用,进而影响了城市的空间布局,最重要的是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尤其是碳排放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研究该区域的城市形态的演变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和理论价值。
城市空间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数据分析(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20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