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关于绿色壁垒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后期,很多人误以为我们已经实现了贸易自由化,实际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Merlinda D。Ingco,John D。Nash(2005)就指出了发达国家应该削减对农产品的扭曲性补偿和非关税壁垒,应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共同构筑一个利用贸易一体化作为发展杠杆的贸易体系[1]。对此,国内的学者也纷纷对绿色壁垒展开了研究。苏祝成(2000),从市场机制出发,思考关于出口农产品农残的问题[2];张涛(2012)以中日之间的蔬菜贸易为例,研究了绿色壁垒与贸易争端的问题,采用了贸易竞争力指标体系与定量分析方法,给出了打破绿色壁垒,有效化解贸易摩擦的对策建议[3]。绿色壁垒以其隐蔽性,合理性,为发达国家在进出口方面多次采用。张健(2006)分析了WTO规则中绿色条款与绿色壁垒的联系,着力破解绿色壁垒的合法性[4]。大国博弈,邵帆(2011)指出,绿色壁垒的出现,更多的是发达国家出于维护本国的利益,扭转贸易逆差[5]。浙江省是茶叶出口强省,但因为出口国家、地区较为集中,受到了较多绿色壁垒的困扰。罗列万(2016)回顾了浙江省茶产业十二五的发展,举出详实数据佐证绿色壁垒对于茶叶出口多方面的影响[6]。王曣(2008)利用关税模型分析绿色壁垒,进一步证实了绿色壁垒的效果和关税壁垒异曲同工[7]。欧盟对于茶叶进口的高标准也带动了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农产品残留检测标准也是相当高,陈微(2012)分析了日本从2006年实施肯定列表以来逐年提高检测标准对于浙江省的输日茶叶造成巨大负面影响[8]。浙江省茶叶的出口只是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许咏梅(2003)从中国近几年出口竞争力分析,来说明产品出口遭遇的非关税壁垒[9],宋晓光(2011)从我国茶叶整体出口出发,看绿色壁垒的效应,运用计量的量化运算彻底展现出来[10]。绿色壁垒更多以技术壁垒和SPS措施体现,陈志刚,宋海英,董银果,王鑫鑫(2011)针对SPS措施提出了“四体联动机制”[11], 谢小蓉(2004)提出了三元应对机制,要发挥政府、企业、个人、科研人员的作用[12]。宁坤,林冬冬(2015)表示,绿色壁垒带来的正负两面影响需要辩证地看待[13],毛祖法,罗列万,俞燎远(2006)就茶叶出口现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14],邱娟,王波(2015)更着重去分析绿色壁垒对于我国茶叶影响的深层次的维度[15],潘阳,黄水灵(2014)则是指出了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迫使我国茶叶成本上升,价格优势丧失[16]。所以,需要改变,陈蓉(2015)高瞻远瞩地看到了一带一路的机遇,积极转变当前茶叶出口地过于集中的局面,开拓新的市场[17]。陈宗连(2009)提出创新茶叶行业生产模式,引入高科技,打造高质量茶叶产品,更好地迎合现代市场的需求93602
参考文献
[1]。 Merlinda D。Ingco,John D。Nash[编],章奇,何帆[译],农业与WTO创建一个促进发展的贸易体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68
[2]。 苏祝成,先着眼于市场机制-关于出口农产品农残问题的思考[A],国际贸易,2000,第6期:44
[3]。 张涛,绿色壁垒与贸易争端——以中日蔬菜贸易为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4
[4]。 张健,绿色贸易壁垒与WTO规则中的绿色条款效力研究[D],2006:11-12
[5]。 邵帆,绿色贸易壁垒成因的博弈分析[A]。价格月刊,2011,第411期:62
[6]。 罗列万,浙江省茶产业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A],2016,中国茶叶加工论文网,第3期:42-43 茶叶绿色贸易壁垒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20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