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要想治理,首先要将其暴露出来。由于地下金融的交易是“隐形”的,要想把每一家从事地下金融交易的企业的每一笔交易都挖掘出来不仅要耗费无法想象的巨额费用,同时我们也无法保证所有的隐形交易都会被查出。可以说,这样做不仅高成本而且低效率。但是考虑到企业从事地下金融交易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我们考虑可以通过激励相容原则让其自己暴露出来。这样,既不用花费高额的成本,同时也可以保证较高的效率。
1.2 相关文献综述
地下金融是指那些在正规金融体制之外的,没有被金融监管部门承认和记录的资金信贷交易的统称。王相敏[1]将这一范畴进一步细分为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和地下金融,但在大多场合下民间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仍然只是被当做地下金融的别称。为了方便对模型的设计和分析,本文中地下金融的概念并不与民间金融等概念进行区分。
1.2.1 地下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地下金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夏商时期。陈硕[2]认为最原始的实物信贷就已经属于了地下金融的范畴。再到后来的钱庄和票号,历史的发展中时刻伴随着地下金融的影子。但是由于早期并没有形成官方的正规金融,早期所有的信贷行为都可以归类于不正规的地下金融的范畴。因此徐雨光[3]认为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地下金融实际上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浙江。
追溯地下金融的形成和发展原因,可以说地下金融的形成是正规金融供给与民间金融需求的不均衡造成的。邵书怀[4]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从而聚集的巨大财富是地下金融资金的主要源泉。赵妍[5]认为我国的二元经济体制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正规金融业的经营中心向大城市大企业倾斜,导致中小城市和企业的资金供求关系紧张,投资渠道少,收益率低。同时,朱泽[6]指出正规金融所提供的资金无法满足迅速发展的金融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地下金融符合了中小企业的客观要求。王爱俭等人[7]从制度变迁、信息经济学和金融效率三个视角的分析,认为地下金融是转轨时期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金融抑制”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分割。张松[8]指出金融的脆弱性、金融约束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是民间金融存在的体制原因。盛洪等人[9]则认为地下金融源于金融垄断。
而有关地下金融持续发展的原因,罗美娟[10]通过实证验证了拉弗曲线与文克尔曲线,认为税率和社会福利的增加会使地下金融的规模膨胀,Renzo Orsi[11]利用意大利的财政数据构建了两部门新古典主义随机增长模型,最终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刘民权等人[12]认为政府降低银行贷款利率的政策使银行普遍增加担保要求,结果促使了企业转向地下金融,间接促进了地下金融的发展。
1.2.2 地下金融的影响
地下金融的存在犹如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既有积极地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施剑雄[13]认为,地下金融的存在使得资金可以流入到正规金融涉及较少的新兴民营经济领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成长,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但同时从正规金融渠道流出的资金一旦过多,由于地下金融缺乏内控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会使得市场风险大大提高,同时削弱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李建军从宏观视角着重具体了地下金融的弊端,他认为宏观经济的核心是均衡,而地下金融的存在与发展会使得这种均衡变得“虚假”,使得资本形成与居民储蓄、自主交易与本国对外的储备性金融资产、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影响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使宏观经济政策的结果与目标发生偏离。邵书怀则认为不正规的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切实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它的出现符合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同样的,王莲[14]经过测算发现地下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梅[15]以发展的眼光,认为今天有很多正规的金融活动在过去都曾经是不正规的地下活动,而今天的地下金融,很可能就是金融创新的源泉。 地下金融的治理机制设计问题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2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