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会计收益与市盈率 P/E 方法
作为反映企业经营表现的主要指标, 会计收益受到的关注比较多。Ball &Brown( 1968) 发现, 企业公布会计收益后股票的报酬率有显著变化, 会计收益对股票价格波动的解释受到广泛关注。学术界试图找出财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市盈率主要用于解释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的方法。假设公司产生的现金流等于该年收益, 股利折现模型可推导出市盈率模型, 即 P=( 1- b) E/( k-g) , 其中 b 是留存收益的比率, E 是会计收益, k 是资本成本, g 是股利增长率。将 E 移到公式左边就得到市盈率 P/E。Richard Barker( 2005) 指出, 市盈率用数字总结了公司财务的业绩表现和期望业绩在股票市场上的股价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会利用历史的市盈率应用于期望的收益水平来预测股票的价格。然而该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即会计收益等于现金流, 且模型中各参数不变。这就要求会计收益具有持久性, Ramakrishbab and Thomas (1991) 指出, 会计收益包含了持久性的期望无限延续; 暂时的只影响当期盈利; 噪音与价格无关。将具有持久性特征的会计收益部分, 代替利润表中最终报告的会计收益应用于市盈率是改良的方法, 但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收益不可能等于现金流, 这一假设是难以实现。我国投资者只注意名义的盈余信息, 没有对盈余质量不同公司的股票价格区别定价这一“功能锁定”现象( 赵宇龙、王志台, 1999) , 也使得会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下降。同时,对市盈率的解释也存在困难, 虽然市盈率反映了股票价格与会计收益之间的倍数关系, 但对于解释或预测未来股票价格都存在缺陷。
2.1.3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净率 P/B 方法
会计利润在进行估价时存在的缺陷使得人们将眼光投向了财务报表中另一重要会计信息: 净资产账面价值。因为净资产的市场价值按现值的计价模型, 计量而账面价值是采用历史计价法, 因此, 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往往不等于该企业的权益价值。市净率 P/B 就是用以反应股票价格与以历史计价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关系。该比率若大于 1, 说明企业净资产市场价值比账面价值高, 反之亦然。通过比率的计算人们可以判断净资产被高估或低估。实际应用中该比率更多地用于比较两者的关系, 在进行股票定价时一般是通过对单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特别是在会计收益为负, 利用会计收益不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及股票价格情况下, 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应用更为有效( Burgstahler&Dichev, 1997)。然而在进行股票定价时, 需要对被忽略掉的资产如人力资源资产等进行调整, 以及对未能反映该资产的公允价值项目的金额进行调整。此外, 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企业单个资产账面价值的总和, 正如托马斯( 1975) 指出的企业投入的资产是相互交融的, 单个资产的产出总和不等于综合的产出, 其差异是商誉。因此, 该方法的使用对资产定价有较高的要求且定价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2.1.4 剩余收益模型
Ohlson( 1995)提出了剩余收益模型,真正地将股票内在价值与会计指标直接联系起来。剩余收益或超常收益, 这一概念早在 1890 年由 Alfred Marshall 提出。由此发展起来的剩余收益模型以股利折现模型为基础, 具有理论基础, 揭示了财务信息对股票定价的重要作用, 确定了财务信息与股票价值的直接关系。其公式为: 其中 为股票的内在价值; 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的账面价值; Residual Income( RI) 是剩余收益, 等于当期会计收益减去净资产的资金成本, 即净利润 - 权益成本 * 净资产账面价值; r 是企业的权益成本。根据 Ohlson( 1995) 提出的持续收益概念, 即 ,其中 ω 是持续性参数, 介于 0 和 1 之间; ox 是剩余收益。对未来剩余收益的现值计算可对当期剩余收益的持续性进行分析进而预测将来的剩余收益。该模型影响因子主要是财务信息, 且来源于企业对外公布的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 净资产账面价值可以直接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获得; 剩余收益可以通过报表的财务信息进行预测。该模型极大地发挥了财务信息在股票定价中的作用, 找到了联系两者直接关系的桥梁。传统的现金流折现模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未来现金流的预测。而该模型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对企业收益的现值反映也可以大大地减少预测所带来的误差。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与股价变动关系剖析(4):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