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现实意义而言,如果城市平均人力资本水平能够提高周围人群的生产率,那么教育的私人回报和社会回报之间就会存在差异。这意味着,有必要对教育进行补贴,以便鼓励个人优化其受教育水平。在当前“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卷土重来,甚至冲击到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积极性的背景下,对教育回报率的重新认识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个也是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如果人力资本具有正的外部性,则理应发展大城市;反之如果人力资本不具有正的外部性甚至是呈现出负外部性,则不应发展大城市。研究人力资本外部性,对于澄清当前城市化道路中的一些认知偏差,尤其是对城市化发展滞后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当前国内外不少学者基于宏观数据,在城市总体层面考察了人力资本水平对城市居民工资、土地价格、企业生产力、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关于人力资本外部性是否存在以及人力资本外部性效应究竟有多高等问题学术界的研究结论仍然模糊不清[2]。有鉴于此,本文以江苏省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度微观调查数据,基于货币化工资的人力资本外部性测度方法,研究了城市中的人力资本外部性问题,以此为城市化发展滞后的地区如何发展城市化提供启示。
2 人力资本外部性概述
广义上的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而外部性指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收益。就人力资本的外部性而言又可区分为货币化外部性和非货币化外部性两大类。非货币化外部性也被称为技术性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影响了其他人的技术上的可行性,但这种影响却没有在交易价格中反映出相应的成本与效益来。论文网
货币外部性是指某一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影响了经济的价格体系,即以价格上涨或下降的形式给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影响。它影响着他人的预算约束的变化,但并不改变他人生产或消费的技术可行性。例如,一个企业扩大规模,多招了熟练工人,引起工资上涨,结果导致整个行业的工资成本上升和预算约束的变化等等。由于这种外部影响已在价格中反映出来,所以与不能在价格中反映的额外效益与成本相区别,因此也被称为虚假的外部效应,本文不打算就此类外部性展开讨论。
2.1 人力资本的非货币化外部性
非货币化外部性所产生的影响是非中性的,也就是说它的影响或者是好的,或者是坏的,属于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加以矫正的外部效应范围。人力资本的非货币化外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具有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不同群体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互动来分享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低技能群体与高技能群体由于处在临近空间而发生的频繁的接触,扩大思想和知识的共享范围,加速创新与技术采用的速度,从而提高低技能群体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对城市生产力水平产生影响。[2]
其次,教育对犯罪也会产生影响。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道德标准等途径增加犯罪的心理成本;另一方面,教育客观上也提高了犯罪分子逃避追责的能力。再次,教育的非货币化外部性还体现在对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且通过促进劳动力健康水平客观上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最后,教育对公民政治参与也具有一定影响。教育在形成或增强社会资本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从而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政治参与度。 江苏城市中人力资本外部性的测度(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80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