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契约理论
Coase把契约的联系归结于企业的性质,基于契约的目标,各理性主体提供企业所需的技术支持、资本等资源,相应地主体亦可基于该契约关系来进行企业信息的共享。与企业有关的契约关联各方大致分为以下八类,如表1.1所示。
表1.1 企业相关联的契约关系人
类别 具体内容
债权人 企业一般采取向债权人支付利息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的筹集,并在实现资金筹集后,自身转变为债务人。
股东 股东将权益性资本投放至企业内,期望投放资本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并且期望以股利分红的方式来实现自身投资收益的获取。
员工 员工需要利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方式来开展企业日常生产工作,并以此来实现工资与奖金的换取。
经理人 经理人有必要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及资金的正常运转负责,一般由股东向经理人支付劳动报酬。
客户 客户需要购买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则对客户给付的资金有需求。
供应商 企业需供应商为其提供所需的产品及原材料,供应商以进行企业价款的收取来进行企业所需产品的销售。
政府 政府向企业提供公共资源,而相应地企业需进行相关税款的缴纳,从而维护社会秩序以及确保公共事业能够顺利运转。
审计人员 审计人员的作用是对企业财务数据合规与否进行核查,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置,同时收取提供审计服务所需的相关费用。
契约关系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企业相关关系人中实现利益最大化获取,而因对个人利益的追逐,相关契约人会利用不同方式对其他企业人的财富予以窃取,企业的未来发展会因此受到对关联各方均有害的影响。但是契约关系尚有不完整的特性存在,因企业面临的复杂外部环境及自身存在的财务信息不对称性的影响,使得在契约履行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考虑不周以及存在偏差的可能。若是基于现阶段的视角来对契约理论展开分析,在上市企业中,其大都采取的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业务模式,如此就使得相较于其它契约关系人,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会计信息有更为全面的掌握,所以管理人员倾向于用更有利于企业及自己的数据取代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指标,更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公司自愿性会计估计变更。
2.经济后果理论
经济后果理论主要阐述了金融信息处理可能使得利益关联者之间有各异的经济后果,因而该假说不具有绝对中立性,且该假说使得大众对会计有全新的认知。在总结前任学者的论述的基础上,Zeff首次在1978年阐述了经济后果理论,并受到会计学界的广泛探讨与关注,从而使得人们对应怎样推进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对怎样进行会计政策的选取以及改变会计估计的问题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不管股票市场理论有何种定义,企业价值均会因选择的会计估计而发生变动,以经济后果作为对象,来分析不同会计估计的选择对企业经济价值的影响。会计准则与公司相关技术的规则无关,企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估计的选择不同导致了不同财务信息的诞生,各个利益相关者如市场、政府、企业债权人、投资者等均需以财务报告给出的数据作为参照来制定相应地决策,所以一定程度上其均会因会计估计变更而受到影响。 中洲控股会计估计变更案例研究(3):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20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