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urDyn坦克火炮药筒自动处理方案设计
时间:2018-07-13 10:31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要在现代地面战争中对抗的强度越发激烈,实现坦克火炮的自动装填、自动化抛壳,能够极大的节省时间与人力,使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大为增强。 本文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弹筒侧抛机构进行了三文结构设计,之后将设计结果导入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中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导出了抛壳过程的参数与运动动画,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论文所获得的抛壳机构设计方案,为坦克火炮的抛壳工程提供了参考。25738 关键词: 坦克自动装填、抛壳机构、多体动力学仿真。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外文摘要 Title Design of Automatic Throwing out Mechanism for Tank Gun Cartridge Abstract To meet the modern ground war against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nsity, achieve autoloading tank gun, automatic ejection, can greatly save time and manpower, tanks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battlefield survivability. This paper uses SolidWorks software to constuct cartridges side throw bodies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n the design results into multi-body dynamics simulation software RecurDyn conducted a dynamic simulation,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nalyzed, derived parameters ejection process and motion animation,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structural design. Ejection mechanism design paper obtained for tank artillery shell throwing projec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Keywords: autoloading, cartridge ejection mechanism, multibody dynamics simulation. 目 次 1 绪论1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 1.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 1.2.1 对研究现状的分析2 1.2.2 虚拟样机技术3 1.2.3 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4 1.3 论文研究概述5 1.3.1论文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5 1.3.2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5 1.3.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6 2 运用SolidWorks软件的三文结构设计7 2.1 SolidWorks软件简介7 2.2 自动化回收弹壳装置总体配置方案8 2.3 自动夹弹装置9 2.4 自动推弹装置10 2.5 弹筒的侧抛机构11 3 弹筒侧抛机构的设计与分析12 3.1 弹筒侧抛机构工作原理与结构12 3.2 弹筒侧抛机构电机选型16 4 抛壳过程中弹筒侧抛机构的动力学仿真17 4.1 Recurdyn软件简介17 4.2 由SolidWorks将三文模型导入RecurDyn18 4.3 动力学仿真前的假设18 4.4 动力学仿真过程19 4.5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20 全文总结23 致谢25 参考文献26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为满足现代地面战争越发激烈的对抗强度,坦克火炮的设计越来越朝向高自动化、高信息化方向发展。而且随着当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坦克火炮口径越来越大,因此弹药质量也越来越重。因此坦克火炮使用自动装填与自动化回收机构,可以大大提升坦克的威力与战场生存能力。 同样,作为火炮发射的全过程之一的抛壳过程也应实现自动化。本文主要通过对某口径坦克火炮的抛壳过程的分析,对其结构和运动方案进行设计,使弹壳实现自动的通过推动及侧抛,传输到集中地方。本课题着重解决坦克火炮弹筒退膛后的侧抛问题,为实现火炮的整体全自动化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对于火炮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的传统设计方法,存在其产品的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设计和研制效率较低的缺点。随着现代战争技术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对机构进行仿真成为当代工程设计的必然要求。 火炮系统的设计就是根据实际产品在设计与制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充分模拟、仿真以及优化设计参数。从而得到设计合理、满足功能要求的产品,有效的避免了在实际制造过程中的盲目性,减少了出错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可靠性。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