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艺术品龙泉瓷国际营销研究(10)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我国现代艺术品龙泉瓷国际营销研究(10)


元政府特别重视对外贸易,元在未建国前,早就与西域、阿拉伯国家有贸易往来。统一全国后,即设立泉州等处市舶司。至元廿一元年(公元1284年)以后,政府欲将海外贸易变为官办。由政府备船只,出资金,招人经营,所得官取十分之七,经营者得十分之三。禁民间私自贸易,但根本无法禁绝。因此终元一代,官营和民营的海外贸易都十分发达。外贸商品需要量的增加,必然会促使各类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元代的瓷器生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元代的钧窑、磁州窑、霍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仍然继续烧造传统品种。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最著名的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出口,受到广泛的欢迎。
中国的瓷器最初在西方是一种神秘的物品,因为与贝壳非常相似,欧洲人在很长时间内都以为是一种含有贝壳原料的制品。中国的瓷器不单是一种器皿,还是一种艺术品,激发了欧洲人的想象力,甚至于催生了洛可可艺术的时代,因为瓷器代表了一种纤细淡雅的情调。另一方面,瓷器除了作为餐具给西方人的生活带来根本变化的同时,也凭借器面的绘画,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山川屋舍、人物服饰乃至于神话传说。这一切都使得西方人对东方文化无限的向往。使用中国瓷器,在欧洲已蔚然成风。不仅在上层社会以此为荣,在普通民众中也以此成为时髦。在王室贵族把拥有中国优质瓷器作为夸耀豪富的手段。甚至普鲁士皇帝选皇后,也不惜代价地用优尔百名撒克逊龙骑兵组成的四队近卫军与邻近的君主换取十二个巨大的中国瓷花瓶,为他的婚礼增辉。这就是所谓的近卫花瓶,现在还陈列在德累斯顿博物馆。一些国家喜庆典礼,也纷纷使用中国瓷。与此同时,在欧洲一些城市出现了经销中国瓷器的专门商号,仅在伦敦就有五十二家之多。
当时在贸易上,中国的三样支柱商品丝绸、茶叶和瓷器当中,瓷器又是远洋帆船最好的压舱货物,装在底舱,还可以防止茶叶和丝绸受潮,一举两得,简直是黄金搭档。
这一时期欧洲人采购中国瓷器,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大宗的普通瓷器,主要是向广州的瓷器商人购买。另一种是根据欧洲市场的需要定购,通常会以欧洲的意趣提供图样和订单,这一方式在18世纪50年代达到顶峰。1758年,荷兰从瓷器贸易中就获利达34519盾,利润率高达233%。当时的欧洲贵族流行在中国订购绘有自己家族纹章图案的纹章瓷,这一时期英国曾定购299套,瑞典也定购过300套以上纹章瓷。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景德镇等地大量定购白瓷,然后运到广州再按照从欧洲带来的图样加工绘制。18世纪60年代,除了釉上彩的烧制,广州的作坊还能够进行珐琅彩和斗彩的装饰。一位北美旅行家威廉•希基记载说:在一间长厅里,约200人正在忙着在瓷器上描绘图案,施以油彩。这样的工场有100多个,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和产业化。
2.2 龙泉瓷对外贸易的博物学分析
从元朝开始,海上对外贸易对龙泉青瓷的需求量达到了顶峰,龙泉窑业因此遍布瓯江上游龙泉溪两岸,出现了“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
在当时的交通状况下,龙泉窑的出口靠的都是海运。龙泉窑出口瓷器——从温州、泉州集中装大船,穿越南中国海,过马优尔甲海峡,笔直到达斯里兰卡,再到红海或波斯湾,由阿拉伯商人换船沿非洲东海岸向南,抵达东非沿海等地,最远可以到达马达加斯加。 龙泉窑的四海之旅,也成就了许多成功的商人。当时,来自西域的阿拉伯人聚集在最重要的贸易港口泉州,形成了“藩坊”,将龙泉青瓷运输到中东、东非等地,在中东特别受欢迎。到了明初,龙泉窑的出口贸易更是达到了鼎盛。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也带了大量的龙泉窑瓷器。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