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从《文话的兴起与南宋中期文章骈散的对峙——以朱熹、李刘为例》的摘要,论题,参考资料,文章内容等方面考察此论文,探讨中国学术生态存在的问题。
二 《文话的兴起与南宋中期文章骈散的对峙》的摘要,论题,参考资料问题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2期发表了莫山洪的《文话的兴起与南宋中期文章骈散的对峙——以朱熹、李刘为例 》一文。作者是1969年出生,发表该文时为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杂志上说明该文属于国家基金项目内容,具体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骈文学史研究”(05BZW034)。此篇论文是2005年到2007年,广西师范大学教授莫道才主持负责的“骈文学史研究”普通项目中的子课题。论文网
初步考察《文化的兴起与南宋中期文章骈散的对峙——以朱熹、李刘为例》一文发现如下问题:
(一) 摘要中部分说法不准确,语义含混。
该文“摘要”说:
宋代文话的兴起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现象。王銍等人的四六话在一定程度上对四六创作具有指导意义。南宋朱熹承认古文与四六并行现象的存在,但是认为四六在古文之下。作为南宋四六大家,李刘四六形成了程序化的文章体制,由此也带来新一轮的骈散相争。
摘要中“南宋朱熹承认古文与四六并行现象的存在,但是认为四六在古文之下。”。散文和四六骈文同时存在,这是南宋读书人的古代文学常识,而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打破骈文的形式zhuyi文学创作倾向,但骈文始终活跃于文坛,与散文并行,这些都是常识问题,朱熹是思想大家也是文学大家,对此学界也是众所周知的,这样的摘要不能准确表达论题意义,文章缺乏新意。我们从上述文字可知,首先作者摘要中的语言含糊,有些说法并不准确。
再如,“古文与四六”这样的说法也不准确,因为现代人所谓的“古文”是指文言文,未必一定专指散文而言,骈文的句式虽然以四六为主,但也有所变化。当然这些小问题可置不论。
(二) 论题与摘要联系性不强,观点无新意。
论文主要论题是《文话的兴起与南宋中期文章骈散的对峙》,摘要中却看不到对这个中心主旨有新的认识,从本文的参考文献可知:
就资料而言,有王水照编写的《历代文话》(王水照。历代文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就专著来说,有施懿超的《宋四六论稿》(施懿超。宋四六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就最近的论文看,有吕双伟的《骈文理论研究述论》,( 吕双伟。骈文理论研究述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学界对宋代的四六骈文已经有这些研究成果和资料,其中对于“宋代文话的兴起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现象”,“王銍等人的四六话在一定程度上对四六创作具有指导意义”,“南宋朱熹承认古文与四六并行现象的存在,但是认为四六在古文之下。作为南宋四六大家,李刘四六形成了程序化的文章体制,由此也带来新一轮的骈散相争。”等等说法必有很详尽的论述,论文作者仅仅论述骈散之争的由来,从文章的摘要可知,文章并没有体现出其独特的学术见解。论文论题与摘要联系不大,重点不突出,只是泛泛而论。没能显示出较为出色的新见。
当然,如果根据学界资料和研究成果叙述较好,总结论述前人观点,普及骈散文和四六文等知识也有传播学术文化之功能。但细读文本,发现作者其中文字句式标点错误不少,论述也有观点错误、常识性错误。文献综述 文话的兴起与南宋中期文章骈散的对峙中国学术生态考察报告(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90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