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锥面第二序,{1122} -
c+a,<1123> 6 5
在表1.1中,基面{0001}为镁合金最基本的滑移面,也是晶体结构中原子排列最 为紧密的晶面。晶体发生滑移时,作用在金属晶体上的外力分解于滑移面上的剪切应 力必须达到某一数值时,滑移才可以发生。其中,发生滑移所需要的剪切应力值为金 属的临界剪切应力值。而不同滑移面上所需要的临界切切应力的大小与温度密切相关。 在室温下,基面滑移所需的临界切应力与棱柱滑移和锥面滑移相比,其数值低一个数 量级。因此镁及镁合金在室温下发生变形时,只有基面滑移产生[4]。通常,当晶界附 近区域的应力集中较为严重时,棱柱面和锥面滑移才会开动,参与变形。在进行塑性 变形时,提高成形温度,镁及镁合金晶体的棱柱面和锥面滑移系会被激活,参与变形, 从而改善和提高板料的塑性。
1.2.2 孪生变形
孪生变形是指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称为孪生面)和一 定晶向(称为孪生方向)发生均匀切变,也是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另一种方式[5]。镁的
- -
孪生面为{1012},孪生方向为(1011)。镁及镁合金在高温下塑性变形时,一个重要的
微观特征是滑移与孪生协调动作完成变形,以滑移为主,孪生为辅。孪生的作用是改 善应力集中并释放应力和调整晶体的取向,使得滑移可进一步进行。孪生和滑移交替 进行,可获得更大的塑性变形量[6],有利于变形的进行。但是孪生切变量与滑移切变 量相比,远小于滑移的切变量。论文网
1.3 镁合金塑性成形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结构镁合金产品都是采用压铸[7,8]、熔铸[9]、轧制、挤压、锻造 和压力成形等方法制成的[10]。其中,轧制、挤压、锻造和压力成形为镁合金的塑性成 形方法。
1.3.1 轧制成形
镁合金板材一般采用轧制的方法成形。在轧制过程中,镁合金的晶粒可以得到细 化,并且改善其组织,提高力学性能[11]。在轧制成形时,板料的变形方式为水平方向 延伸,垂直方向受压。因此,在室温下,镁合金变形困难,一般会选择热轧和温轧。
镁合金轧制过程受到镁合金板料自身和轧制工艺因素的影响,其中,板料自身因 素包括金属化学成分及组织状态等条件;轧制工艺因素有轧制温度、轧制变形量和轧 制速度及后续的热处理等[12]。由于温度对于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影响很大,因此,
在轧制过程中,温度是轧制的关键参数。当轧制温度较低时,不能通过动态再结晶改 善晶粒的大小,粗大的晶粒组织中出现孪晶,引起应力集中;而轧制温度过高时,可 能会发生二次再结晶,导致晶粒容易长大,增大了板材的热脆倾向,并且促使裂纹的 萌生和扩展。Hosokawa等[13]通过对轧制AZ31镁合金的研究得知,当轧制温度在225~ 400℃范围内,轧制压下量可达85.7%以上而不出现裂纹;当轧制温度在200℃以下 时,板料的成形性能较差,易出现裂纹。因此,大多数镁合金轧制会选择在225~400℃ 温度范围内进行。此外,在轧制应变速率较低的情况下,镁合金的轧制温度会有所变 化。经研究表明,当应变速率为0.01s-1时,镁合金板料应选择在180~260℃温度范 围内进行轧制 [14]。
轧制工艺参数中,变形量也是关键的因素。一般,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板料的晶 粒可以得到细化。但变形量过大,容易出现表面裂纹和裂边。因此,镁合金轧制通常 采用多道次压下量的方法。AZ31镁合金通过冷轧,可获得最大变形量为15%,但一 般都采用的工艺为:多道次压下量,且压下量均小于5%,而在中间退火的总变形量 小于25%[15]。此外,通过提高轧制温度,可以增加压下量。陈彬等[16]的研究表明: 挤压态AZ31镁合金提高轧制温度至300℃或400℃,再进行大压下量的轧制,道次的 压下量可超过46%,并且最高可达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