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坚持以主义为指导,还在于主义是与时俱进、开放而发展着的理论,21世纪的主义也就是当代中国的主义,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总结,引导中国走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自信。譬如,在主义指导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推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中国是一个有13亿之众的大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复兴必定大大改变世界格局。这充分证明了主义的科学性和强大生命力。
我们坚持以主义为指导,也在于凡是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干扰时,我们就会走弯路、出乱子。无论“左”还是“右”的干扰,都曾经给我们的事业发展带来许多障碍,其中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因此,同志指出:“在我国,不坚持以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仅仅是坚持还不能充分彰显主义的魅力,增强主义学科的影响力、传播力,还要像同志指出的,“继续发展21世纪主义、当代中国主义”。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继续发展21世纪的主义即当代中国主义呢?
真正的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理论要跟上时代步伐并且引领时代发展,就要不断地总结发展规律,回答新的时代性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术语、新的理论形态、新的话语表述。社会发展越是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理论创新就越具有紧迫性。
首先,21世纪的主义,无论怎样创新,仍然是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21世纪的主义,要永葆其理论活力,必须把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作为出发点,必须遵循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主义活的灵魂是其方法,譬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是真理的源泉的认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等。所有这些,仍然是21世纪主义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就是因为中国党人根据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及要求,推进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调整,进行了深刻的社会改革。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而他的继承者也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而且追求既好也快的发展效果。中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使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其次,21世纪的主义,要发挥其社会功能,就必须直面现实,回答重大时代问题。、恩格斯提出自己的理论时,面对的是19世纪的资本主义,初步描绘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现实和未来前景;列宁在进行理论阐述时,面对的是20世纪初资本主义垄断发展的现实,阐明了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的时代主题。而我们目前所面对的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资本的世界性扩展趋势已经存在,但是毕竟还没有达到全球化的状态。原子弹、氢弹、生化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存在,环境安全问题已经把整个人类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仍然有深刻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另外,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已经大大改变了信息分配的原有方式,为人类之间的交流互鉴创造了条件。正因为如此,以往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往往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因为那个时候斗争的破坏性还不是整体性的。但是在目前状态下,如果使矛盾激化,往往导致人类整体性毁灭性的结果。由此,我们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强调通过和平发展才能推进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福祉,这是理论上的一大突破。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从中国声音逐渐成为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