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强调的就是学校不仅要培养具有各种知识技能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更是要培养有道德的人,培养善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和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的建设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民主与法制的建设都要求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俗语所说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与杜威的观点就是一致的。因此,学校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看作是社会成员,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情感、道德品质等因素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使他们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善人。
就像杜威所说,这世上没有脱离人际关系的道德,部分来自于参与社会生活,如果学校没有道德,那么学校也将没有目标。根据杜威的类比,道德教育没有联系实际的社会条件就如同教游泳却没有进入水中一样奇怪。道德教育需要投身到社会现实中。对社会福利的兴趣是知识性的和实用的,也是情感性的。也就是说,在感知一些能够使得社会秩序进步的事物时,如果想要使得道德习惯被生活驱动起来,必须和所有特殊学校的习惯紧密相连。培养学生对社区福利的兴趣或是“社会精神”的习惯是公立学校的根本目的。为了这个目的,学校生活中的每个活动必须采取从自私到服务社会来转移(孩子的)伦理重心。
(二)德育实施的方式是从做中学
在德育的实施方面,杜威强调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从做中学”。从做中学也就是指从行动中学,从实践中学,也就是说,杜威反对单纯的灌输式的道德教育课,批判这种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他们需要做到的道德准则、强迫学生识记一些道德术语的德育模式。杜威批判这种死板的道德课堂、空洞的教条式的教学,并且他认为通过这种抽象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道德感和善意可能只是是观念上的,极有可能会成为一种知善不为、知恶不改的人。
真正的道德感不是仅仅依靠一些榜样的力量或者是教师对学生的规劝、训导就能形成的,这种德育模式往往是追求形式主义,妄图用一些语言就期望学生能够做到善,却不知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学生表面深受启发、内心却无动于衷,良好的道德习惯更是无法养成。杜威强调,真正的道德感必须依靠社会生活施加于人的影响。因此,要将学校设置得如同我们的现实社会一般,然后当学生生活于其中,从而懂得自己该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为善。而学校也要组织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体会到自己该如何分辨善恶,从活动中真正掌握道德的内涵,面临现实的境况来形成自己的判断,那么学生将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贯彻这些真正的道德,做到真正的善,而不是流于形式。
(三)道德目的是各科教学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
杜威在《德育原理》中多次强调:“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 也就是说,道德教育是每个学科老师的任务,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语文、英语老师,都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产生无形的影响。杜威也强调,各个学科教材内容与社会相接轨是有效实施德育的保障。也就是说,数学、物理、政治、历史的教材也必须加入一些具有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都应该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摒弃社会现实,空谈其学术价值,对德育也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如果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平铺直叙的说明教材上的知识点,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就无法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生活方式,无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反之,如果政治教师注重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时事,比如说在政治课的政府依法行政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述一些类似政府反腐工作的时事新闻,也是一种德育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联系社会生活,重视知识的实用价值,就能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使学生理解人对社会应该尽到哪些义务,应该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抱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样的教学才能称得上是德育的组成环节。
上一篇: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
下一篇:论案例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民间借贷债务的认定

网络游戏直播中的著作权问题

互联网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

对淘宝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处理规定的研究

论二手房买卖中的缔约过失责任

浅议对刑法第29条第2款的理解

登记对抗主义中善意第三人的界定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