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企业在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应当严格遵守的程序,但是,企业违反法定程序的法律后果和行为效力,法律对此都未予以明确的规定。[邹杨,乔丽冉。金融危机下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法律思考[J]。法学论坛,2010(3):100。]即如果企业在进行经济性裁员时程序上存在瑕疵,如未提交裁员名单,未听取员工的意见,未正式公布裁员名单,是否必然导致经济性裁员违法,法律对此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另外,对上述程序不合法的行为也没有做出相应的处罚。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笔者认为法律应当明确规定经济性裁员的程序不合法的法律后果和行为效力。经济性裁员的程序应当严格规范,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裁员的程序,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我们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对这部分的法律规定。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若企业在经济性裁员中违反了法定的程序,则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法律责任应当包含相关行政部门处以的行政处罚,例如:给企业予以警告、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员进行行政处分,行为恶劣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齐银凤。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3:25。]如果法律明确规定了企业违反经济性裁员程序的法律责任,不但可以防止企业滥用自主裁员的权利,而且可以更大程度的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被裁劳动者,更可以事先防范企业的违法行为,从而削减因此产生的劳动争议。

另一个方面,经济性裁员程序瑕疵是否必然导致裁员的违法?程序上的瑕疵是指用人单位在进行经济性裁员的过程中存在缺陷,正当的程序能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裁员的顺利进行。然而,法律对程序瑕疵的法律效力的缺失引发了大量的劳动争议。笔者认为在认定经济性裁员的效力的时候,可以考虑用人单位违反法定程序的程度。如果用人单位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如违反提前三十日通知、与工会及全体员工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等情况,立法应当明确法律后果。对已经启动经济性裁员程序再与员工进行协商的,未及时报告地方劳动行政机构,应当明确企业属于违法的裁员行为。对于程序瑕疵,例如未提交裁员名单、未公布裁员名单,如果用人单位及时进行补正,即可弥补其效力瑕疵。如果违法解除在所难免,用人单位应当积极证明双方劳动关系已经不能履行,从而将企业裁员成本降至最低。

上一篇:税收法治重要性基本原则和发展趋势
下一篇:会展风险管理中的人群风险管理

商标不使用撤销制度中使用的界定

个人信息的网络侵权问题研究

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民间借贷债务的认定

网络游戏直播中的著作权问题

互联网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

对淘宝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处理规定的研究

论二手房买卖中的缔约过失责任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安康汉江网讯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