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问题及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国一半以上人口居住着在农村地区。众多农村地区人口分布不集中。师资力量薄弱。留守儿童众多是不争的现实。为加强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儿童都能上学,成立寄宿制学校显得尤为必要。2004年起,国家在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论文网育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的基础上,为实现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加大了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寄宿制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毋庸质疑,寄宿制学校为提高农村入学率,解决学生上学难等众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由于特殊的办学方式和环境,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1。亲情缺失
亲情是每一个人在发展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成长动力和心里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会向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归属和爱的需要正处于五种需要的中间位置,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归属和爱的需要,往往是在亲情当中的到满足的。由此可见,亲情的获取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寄宿的特点,农村寄宿制的学生往往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家一次。长期与父母的分离,往往导致亲情的缺失。寄宿制学生亲情的缺失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其一,恋家型学生的亲情缺失。由于年龄较小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离开家来到学校寄宿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比较难适应。其二,对学校环境不满意,学生格外想念父母。其三,学生与父母产生隔阂,主动疏离。其四,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或者离异,造成亲情的被动缺失。
2。心理困扰
寄宿制要求学生从家庭走向集体,从依赖父母走向自理自立。而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期,在心理尚未成熟条件下极易出现心理困扰。很多学生入学前并没有做好寄宿制生活的应对准备,当独立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解决。同时,学生出现困惑时,无法获得父母及时的疏导与宽慰,容易出现认知错误与心理扭曲,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很多学生在家受父母的娇惯。溺爱,形成了个人中心主义的思想。来到寄宿制学校后,由于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导致人际交往矛盾重重。长期发展下去,容易造成个性压抑,甚至出现行为偏差。
3。生活枯燥
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资源不足,各种硬件。软件设施缺乏等问题。硬件不硬,软件不软“是很多寄宿制学校的真实写照。很多学校教学设备匮乏,生活条件简陋,即硬件不硬“。由于工资待遇低,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很难吸引优秀老师前来任教,导致了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即软件不软“。硬件不硬,软件不软“的结果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由于基本设施的缺乏,学生课余生活单调枯燥,人们常用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来形容很多寄宿制学生的枯燥生活。此外,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在教学课程设计方面只注重主干课程的教学,很难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生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严重缺失。单调的课程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厌烦情绪长久积压在心里。
4。社会化困难
人出生后面对的是一个既存的社会,要从一个生物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就要不断适应社会。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需要逐渐完成社会化的功能。寄宿制学校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校教育环境。除正常的教育职责外,寄宿制学校还承担着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职责。可以说,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功能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的社会化主要依靠在学校完成。由于寄宿制学校封闭。单纯的特点,学生往往无法与外界社会进行广泛的接触,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的困难。
5。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远离了父母的管教,老师也往往顾及不到每一位同学,很多自制力差的同学易走向歧途。寄宿制学校生活相对枯燥,当学生面对多彩的外部世界时,尚未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各种诱惑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他们极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误导,走上迷途。如一些学生沉迷网络。电子游戏,荒废了学业。在欲望与金钱产生矛盾时,容易导致行为上的偏离,直至走上违纪乃至违法的道路。
二。专业学校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
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的一项专业社会工作。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与条件,使学生获得适当的心智与行为发展,以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生活。学校社会工作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专业社会工作者对于寄宿学生的问题应给予更多支持和协助。
1。运用个案工作化解危机
个案工作施对象主要是问题学生,其目的是针对发生问题的个人,社工将他们的问题加以详细研究和分析,予以适当的解决。社工可以通过专业量表的测试,任课老师推荐等多种途径找到问题学生。此外可以设立专门的社工邮箱“,农村寄宿制学生遇到各方面的问题时,可将问题写下来投入信箱。社工根据收到的信件分析学生存在的多方面的困惑,筛选出需要专门辅助的个案,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治疗。这样的方式可以克服学生腼腆。害羞的心理,也保护了学生的隐私,极大地便利了社工专业辅导工作的开展。在具体的辅导治疗当中可以采用危机介入。任务中心。社会――心理。行为治疗。叙事治疗等多种专业模式,运用心理辅导。社会救助。个案转介。功课辅助的方式,灵活使用各种专业技巧,帮助问题学生解决困难,正确认识自己,弥补其缺陷。在个案中,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社工可以联系儿童福利机构。公安机关。工读学校。精神病防治院。救济院等社会机构,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办法和出路。
2。运用小组工作开展治疗和预防
小组工作是指通过有目的小组活动,帮助寄宿学生增进其社会功能,有效处理个人存在的问题。小组类型包括由正常的个人组成的小组及有问题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也包括正常个人和问题个人共同组成的小组。农村寄宿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具有普遍性,问题学生人数众多且同质性强,开展小组工作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果,还可以节省人力。财力。
对已经出现亲情缺失。心理困扰。社会化困难。生活枯燥等问题的学生,可以成立专门的治疗小组。在具体的小组治疗中,通过各种各样活动的开展,让组员积极发言。自由交流。克服自卑,并在同质性的小组中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克服困难。共同成长。小组可以邀请从类似问题中成功走出来的同学分享克服问题的经验和感受,起到现身说法的效果。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辅导。培训活动,提升学生自我应对。解决困难的能力,达到增权的效果。除了针对问题学生开展小组治疗外,社工可以组织更多的预防小组,开展预防教育和适应培训,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防范于未然。如宿舍是开展预防小组的可选单位。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而言,宿舍就是家,是感情寄托的地方。社工以宿舍为单位组成专门的辅导小组,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团结。友好。互助关系的形成,让学生在温馨的环境里快乐生活和成长,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
3。运用社区工作提供社会支持
寄宿制学校学生众多问题出现的原因除学生个人外,很大程度上是学校资源匮乏。学生缺少社会支持系统。针对此种情况,社工在学校社区工作方面应有更多作为。第一,社工充分扮演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利用各种途径,争取社会资源,改善学校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强的保障。如社工可以与社会的公益组织建立联系,寻求帮助。运用公益组织的力量,为学校配备专门的图书室,满足学生的阅读渴求。第二,社工积极发展与校外团体的横向联系,根据不同的需要,寻找相应功能团体的支持。如,社工可以积极联络学校周围的文艺团体进学校开展爱心演出,丰富学生课余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社工引领学生加强对外沟通,促进社会化。如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各种参观。体验活动,促进社会化功能的实现。总之,社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链接各种有效资源,多途径。多层次上促进寄宿制学生问题的预防和治疗。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问题及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