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城市的管理和决策或许并不是市长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头疼的问题。 每一个关乎城市民众生活相关的决策都应该争取广大民众的意见,才能更为客观地反应民 众生活的真实需求,而并非政客们博人眼球但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那么何为决策?从管 理学的角度来看,决策者依据一定的客观规律,对已有的事实做出判断,确定管理目标, 从而选择最优的管理方案。
一、智慧城市的出现
近十年来,城市化的发展虽使经济得以繁荣。但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人口膨 胀、交通堵塞、基础设施管理困难、生态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炽手可热 的难题?如何保证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无疑是决策者的当务之急!
(一)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型城市以科技创新为特征,通过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
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各种需求做出的智能响应,以 便给人们带来更美好的城市体验。①城市不再是单纯的人与人、物与物的简单交集,而是 人与物的互相融合。其本质是,鼓励人人参与。②而决策者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启 动智能化管理,提供便捷的智能服务,提升城市居民的辛福感。论文网
智慧城市的共同建造要以城市的管理者和公民为主。前者为引导主体,一般指政府; 后者是参与主体;两者群策群力,互为表里,互相协同。决策者做出的决策应该以提升公 民的生活质量为落脚点。
二、智慧城市产生的背景
①翟坤。低碳智慧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探索[J]。《城市》,2013 年 3 期
②翟坤。低碳智慧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探索[J]。《城市》,2013 年 3 期
在以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技术背景所支持的大潮流下,促进城市的智慧型建设 是大势所趋。支持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是直接推动企业业绩和社会长远发展的主要途径。 重视国民信息化素质和信息使用能力的提升。智慧城市的特征:全面物联、充分整合、鼓 励创新和互相协助共同运作。①智慧的根本即是能够支持相关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由劳 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型产业转变。②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靠拢,壮大自身。政府作为 引导者和推动者,应予以新兴技术工业高度重视,鼓励并支持创新;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并进行技术整合,实现创新。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资源分配难以满足需 求、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城市经济格局以现代化工业、丰富多样的服务业为主。而这两 种产业都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来支撑。城市的交通也紧随经济的发展而繁忙, 依靠多元化的交通运输手段有条不紊地运转。城市里能够提供便捷化的基础设施、优质的 教育以及医疗资源。这是乡镇农村单一的经济体所难以企及的。即便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广大的农村地区仍旧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交通信息、人文发展也远远落后于城市 聚落。虽然这种状态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有所好转,仍相距甚远,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赶超 发达城市的水平。因此在我国经济链条上始终留有较为薄弱的一环。只有发达城市与广大 乡镇地区之间良性循环地发展,我国的城乡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多元化的健康发展。在 2015 年的产业结构中,虽然我国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级产业主导趋势明显,但与国外发达地区 的服务业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③我国服务业在技术、服务和创新上稍逊一筹。只有加 快城镇化的发展,转变发展模式,以创新为带动,以简约智能的“人性化”服务取代之前 细碎低效率的机械式管理。将创新与建设融为一体,时刻体验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智能化 响应。④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引领者,应给与企业相关经济政策指导、提供数字化信息和 通信产业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