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聚焦探索“后时代”的意识形态重建,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一核心政治议题寻求政治伦理思想资源;通过关注国人的社会心灵秩序,聚焦信念伦理,拓展政治哲学尤其是政治伦理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对象。
实践意义:研究关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重建,关乎当代中国社会信念体系的重建,关乎“三个自信”能否最终确立并赢得普遍认可。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及步骤措施源C于H优J尔W论R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政治哲学的视角:综合运用科学的或描述的方法、规范主义的方法等,分析处理社会责任的规范和规定、信念体系的根据等政治哲学问题。
历史的视角:通过分析、解释或推断统计等梳理调研中国人道德信念现状评价体系和模型,揭示当前的主要问题、矛盾与制约因素。
比较的视角:通过史实、案例、描述统计等梳理和分析国家梦的理论模式与运行规律。
本文的逻辑框架与研究思路: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明确社会责任和信念伦理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最终提出一种以“秩序构建”为使命的社会责任推进中国社会信念伦理建设的实践探索模式。
1 多元社会中的理想信念
当马克斯·韦伯极具先见性的提出了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之区分那一刻,一个较为普遍的观念已经开始流行,现代社会已然进入一个伦理观念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的变革时代[7],社会结构的变迁与传统文化的失范导致“信念行为本身,成为道德判断的对象”[8],我们坚守的信念是否能在这个价值多元的“诸神之战”中负有支持我们合理行为的道德证据,我们对自有道德证据的相信和践行是否是我们的道德责任的所归?信念伦理的出场需要现实的证据支撑和完善:即基于“何种”行为的理由可以使信念成真,可以为信念而求索?
只有当信念伦理被外化为全体国民的社会责任,而不再仅仅是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的单项繁荣或单向发展时,才能将分散浮动的中国人的“心聚在一起”,才能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避免崛起冲突”、“避免库兹涅兹周期陷阱”之“中国梦”“三个坎儿”的精神力量和智慧美德。信念伦理构成社会责任的价值内核;信念伦理从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也是社会责任进一步开花结果的过程。
1。1 多元社会的信念危机
当理性越发被人们视为知识的重要来源甚至唯一来源时,理性主义则异化为阻碍人们情感交流与维系社会信任的全新巴别塔。尤其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间的冲突被压缩在本已拥挤不堪的人们每时每刻不得不面对的日常生活之“螺蛳壳里”,而网络信息时代的个性化表述则进一步强化了自我意志与他者意识的观念冲突。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多元价值观正在个体——群体——国族——世界等多种层面上制造着信念危机: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政治不断发展的今天,伴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不同的政治信念和社会信仰的不断交融碰撞,煞是诡异的一种普遍性现象正在出现:坚定自我信念越来越成为世界各文化主体的价值选择,并以此对抗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及社会信念危机的存在。信念危机不仅表现为个体层面上对自我判断力的失念,同样在社会层面则表现为对人际关系的信任缺失,最终导致政治层面上的秩序信任感的丧失。论文网
信念危机的核心和症结是传统政治信念的解构与全新政治文明的缺席。对于一个正处于经济、文化和政治的重要转型期的国家,转型意味着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的激化进而对现存政治生态也带来了压力。在所有突出的问题中最引人深思的就是政治信念的危机。如何整合和重建一个处于重大转型期的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政治信念,无论对现实生活还是它的未来发展都会产生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