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时期以来,三次的“民工潮”催生了第一、二代农民工。上世纪80年代,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刺激了农村加工业的发展,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但此时的就业体现着“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特点。而且局限于特定的观念,改革没有珍惜农村城市化的大好机会。第二次“民工潮”发生在90年代初期,当时乡镇企业不景气,而恰逢此时南巡讲话,大力发展开发区,又在城市粮食供应制度取消的环境下,1992年出现4000万农民工进城务工。第三次“民工潮”出现在上世纪末,伴随香港回归,港澳台制造业开始向广东大规模转移,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使中国沿海地区成为国际制造业的中心,自此,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数量持续稳定提高。并且这一数字正以每年800万至10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10年或要不了10年,该群体的总人数将突破2亿[2]¬。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生活,城市对农民工的排斥也愈演愈烈,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出现了很多问题。鉴于城市化进程还须持续30年至40年,不出10年,“00后”还将不断加入其中,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社会的演进非但没有和谐可言,还将生出无数后患,这将直接关系到城乡的社会稳定,形成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盐城市东坎镇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突出的就业问题,通过细致的问卷调查研究以及大量的文献研究,分析当前东坎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现状,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研究:1)农民工就业短工化2)劳动权益受损 3)社会保障滞后4)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与此同时,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最后给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措施。为盐城市东坎镇、苏北乃至全省劳动部门制定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政策提供依据,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进一步为规范、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时得到合理对待以及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本论文主要是应用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面对面的和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交谈和大量阅读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文献资料,对东坎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探讨。
1.东坎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坎镇,初名汪家村,后名汪家洼,明万历年间改称汪家坎,雍正年间曾用名东堆、黄坡。是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黄海之滨的著名城镇,素有“金东坎”之美誉,镇区位于盐城市东北,为滨海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镇镇域总面积1 6 9 平方公里,辖2 6 个行政村,2 4 个居委会,总人口22万,其中常住人口约19万。
1.1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较老一辈高
调查问卷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多半接受了初中、高中、甚至本科教育,有相当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年龄在30周岁以下占调查的68.3%,文化程度高中技职校占62.5%,高中、技职校文化程度渐成主流,这也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数据说明,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1.2外出就业目的已包含到许多精神层面
在上一代农民工眼里“挣钱、取妻、养娃”是他们外出务工的根本目的,当目的达到后就回到乡里享受天伦之乐,而问卷调查显示,有高达71.4%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目的已不再仅限于此,他们更多的为了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从中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朝气与活力,这也是他们时代性的体现。